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
将船何处去,钓彼大回中。叔静能鼓桡,正者随弱翁。
将船何处去,送客小回南。有时逢恶客,还家亦少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问船只将要驶向何方?垂钓于那美丽的湖泊中央。
我的侄子擅长划桨,正直的人陪同和尊敬的长者同行。
船只载着我们去往何处?在南方的小港湾送别客人。
有时候会遇到不好相处的乘客,回家后仍需少量酒水来放松。

去完善
释义
《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元结
注释:
1. 将船何处去:这句表达的是准备坐船去哪里。
2. 钓彼大回中:在大回这个地方钓鱼。
3. 叔静能鼓桡:叔静擅长划桨。
4. 正者随弱翁:正直的人跟随着弱翁。
5. 送客小回南:在小回南的地方送客人。
6. 逢恶客:遇到令人不悦的客人。
7. 还家亦少酣:回家后也感觉不够尽兴。

去完善
赏析
《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是唐代诗人元结所写的一组诗歌。这组诗以“将船何处去”为主题,通过描绘钓鱼和送客的场景,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
第一首诗描述了在大回中垂钓的乐趣。叔静是一个善于鼓舞人心的人,而正者则随着弱翁一起享受生活。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态度,同时也强调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时光的重要性。
第二首诗讲述了在送客过程中遇到的不快。有时会遇到不友好的客人,这使得回家后的心情也受到影响,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这首诗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人际关系,以及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漫歌八曲·将船何处去二首》是唐代诗人元结所作。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此时正值大唐盛世的晚期,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官场腐败严重,民生疾苦,边疆问题频发。
在创作背景方面,元结是一位关注国家时事和民生问题的文人。他一生秉持正义,忧国忧民,力图改革社会弊端。在天宝年间,他亲眼目睹了朝政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因此,这首诗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民生困苦的关注。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大唐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已是危机四伏。边关战争不断,战乱频繁;朝廷昏庸无能,腐败盛行;民间疾苦,百姓生活困苦。这些都为元结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