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寺早梅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山寺早梅三首 其一
竹篱茅舍近前溪,烟淡风微月上迟。 认得暗香来去处,夜寒无路觅横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房前屋后的竹林篱笆靠近小溪边,烟雾淡薄,微风徐来,月亮升起的时间略晚。 隐约闻到花香传来,夜色渐深,找不到幽静的小路去探寻绽放的梅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竹篱茅舍:指简单的竹子围成的院墙和茅草覆盖的屋顶,形容乡村简陋的房屋。 2.前溪:指面前的小溪,一般与诗人的生活环境相邻。 3.烟淡风微:描述了夜晚烟雾稀疏,微风轻拂的场景。 4.上迟:指月亮升起的较晚。 5.暗香:指梅花清幽的香气。 6.处所:指梅花开放的地点。 7.夜寒:指冬天的夜晚寒冷。 8.横枝:指横向伸展的梅树枝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雪景图。诗人以“竹篱茅舍”为背景,以“前溪”为线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在月色朦胧的夜晚,烟雾弥漫,微风轻拂,月亮升起的时间似乎比平时晚了一些。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寒冬腊月的季节特征。 接下来,诗人通过“认得暗香来去处”一句,引入了梅花这一主题。“暗香”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梅花淡淡的香气,使读者仿佛能闻到那缕清香。而“夜寒无路觅横枝”则表达了诗人寻寻觅觅的心情,以及发现梅花的惊喜之情。这里的“横枝”指的是梅花的枝条,它象征着诗人的探寻之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寻找梅花的行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追求和探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寺早梅》是宋代诗人陈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山寺早梅的形态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喜爱之情。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从诗人陈渊的生活经历谈起。陈渊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生活时代正值宋朝南渡,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陈渊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怀才不遇的痛苦。他曾在寺庙里度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使他对寺庙和自然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 其次,我们来谈谈《山寺早梅》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陈渊正在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游历。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刚刚建立,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陈渊在游历过程中,发现了山寺中的一株早梅,他为此感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与诗人陈渊相关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侵扰,许多北方人民南下避难,形成了新的文化交融。同时,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这些因素都对陈渊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禅宗韵味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