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 其一
乘流而行,过径即止,犹是时人升降处。
只今脚后脚前,通汝活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顺着河流航行,走过小路就停下来,这里仍然是人们上下船的地方。现在脚步前后交替,就通往了你的生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颂:即佛经中的唱颂词,用以阐发佛教教义。
2. 释广闻:即五祖法演禅师的弟子,以禅宗修行而著名的一位僧人。
3. 乘流而行: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
4. 过径即止:指走过道路就停下来。
5. 犹是时人升降处:意指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如同在人生的道路上上下求索。
6. 只今:现在。
7. 脚后脚前:指前行与回顾。
8. 通汝活路:指引向人生真理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诗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修行观念。“乘流而行,过径即止”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人生就像河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只需沿着这个轨迹前行,不要过于执着于过去的经历或者未来的目标。在“过径即止”中,诗人提倡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即人生在世,不必太过执着于某个地方或某件事情,顺其自然地生活即可。
紧接着的“犹是时人升降处”则是对世俗之人生活的讽刺。诗人认为,人们总是在追求名利、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些世俗的追求,就像升降机一样,让人们不断地起起落落,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两句“只今脚后脚前,通汝活路”则是诗人给出的忠告。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并不是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而是在脚踏实地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活路”,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首诗通过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揭示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体现了禅宗修行的重要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十八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释广闻所创作的佛教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
释广闻在年轻时就出家为僧,他的生活轨迹主要在江南地区。他在修行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痛苦。他通过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以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以求得心灵的解脱。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精神的寄托,他们或游历名山古刹,或归隐山林,或出家为僧。释广闻就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