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其二
人事悲懽里,交情冷暖中。
山林催晚计,颜面久秋风。
有传记耆旧,无书问子公。
反关违世久,幽事亦怱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之中,朋友们之间的感情也经历了冷暖变化。山林渐渐催促着秋天的来临,而容颜已在秋风中慢慢衰老。虽然有传记记载了前辈的事迹,但无人书写来询问我。关闭门窗远离世俗已久,即使孤独的生活也不仓促。
去完善
释义
《即事 其二》注释如下:
1. "人事":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事。
2. "悲懽":同"悲欢",指悲伤和快乐。
3. "交情":指朋友之间的情感。
4. "冷暖":指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冷漠。
5. "山林":指隐逸的生活。
6. "催晚计":指逐渐接近晚年。
7. "颜面":指人的容颜和面子。
8. "久秋风":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霜。
9. "耆旧":指年老的故人。
10. "子公":泛指朋友或学者。
11. "反关":指与世隔绝。
12. "违世":指远离世俗。
13. "幽事":指隐居生活的事务。
14. "怱怱":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去完善
赏析
《即事 其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观察和体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人际交往中的冷暖变化时的感悟。在诗中,作者借“人事悲懽里,交情冷暖中”两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冷静观察,以及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深刻领悟。
紧接着,诗人以“山林催晚计,颜面久秋风”描述自然界的景象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感慨。其中,“催晚计”表示山林仿佛在催促人们规划晚年生活,而“久秋风”则暗示着颜面已历经沧桑,犹如落叶一般随风飘散。
随后,诗人以“有传记耆旧,无书问子公”表达对古代先贤的敬意及思念之情。这里的“耆旧”指的是过去的老人,泛指前辈或先辈;而“子公”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诗人借此表达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先贤的怀念。
最后,诗人通过“反关违世久,幽事亦怱怱”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享受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两句意味着长久以来,诗人一直渴望与外界保持距离,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 其二》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战争频发,国土分裂,民众生活困苦。而杨冠卿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杨冠卿的一生中,他曾历任知县、州郡长官等职,但始终未能施展抱负,实现治国安民的理想。他在任期间,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深感忧虑。然而,他又不愿依附权贵,随波逐流,因此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这种矛盾的心情,在《即事 其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杨冠卿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国力衰微。而金国则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杨冠卿希望能够为国家出一份力,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
总之,《即事 其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杨冠卿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曲折的人生际遇,他的诗歌作品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