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曲用唐人张籍韵
江南淡荡烟波煖,蒲萄渌涨春江满。
日暮汀洲采白苹,芹芽出水兰心短。
美人去矣隔湘江,谁其赠我明月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烟雨朦胧,温暖的烟波笼罩着大地,江边的葡萄叶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夕阳西下,江边的人们开始采摘白苹,芹菜新发出的嫩芽显得格外稚嫩可爱。然而,美丽的人儿已经离开了这里,隔在遥远的湘江对面。谁会给我送来明亮的月夜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
2. 淡荡:指辽阔浩渺的水面;
3. 烟波:雾气笼罩的江河湖面;
4. 煖:同“暖”,表示温暖;
5. 蒲萄:即葡萄;
6. 渌涨:江水上涨的样子;
7. 江:指长江;
8. 白苹:一种水生植物;
9. 芹芽:刚发芽的芹菜;
10. 兰心:形容植物的嫩芽;
11.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
12. 明月珰:即明月珠,古人佩戴的一种饰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寄远曲用唐人张籍韵》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慨。诗的开头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淡荡的烟波、暖洋洋的天气以及满江的春水,都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气。随后,诗人又描绘了日暮时分汀洲的白苹和刚刚露头的芹芽,形象地展示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风景描绘上,而是进一步表达了对远方的人儿的思念。“美人去矣隔湘江”一句,道出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仿佛眼前的美景也因之失去了色彩。紧接着,诗人又以“谁其赠我明月珰”这一问句,表达出了他对远方的思念和期待。整首诗在描绘美丽景色的同时,也将诗人深沉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远曲用唐人张籍韵》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稳固,社会相对安定,但边疆问题依然严重,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成为当时的主要特征。
杨冠卿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曾历任地方官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仍抱有深深的关切。在诗歌创作上,他追求创新,力求突破前人的窠臼。这首《寄远曲用唐人张籍韵》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下诞生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