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西掖手种小梧桐赠三阁老
亭亭高未足,玩玩意空深。
颇似少陵叟,能留一院阴。
幸今长勿翦,无用晚知音。
莫作吴侬态,翻从爨下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高的矗立还不够,消遣时格外深远。
非常像杜甫那样的老人,能留下一片树荫。
庆幸的是现在还能长久不剪,不需要等待晚年的知音。
别模仿南方人的样子,反而去柴火堆下寻找。
去完善
释义
1. 西掖:古指宫禁之内,这里指的是翰林院或中书省等文翰机构。
2. 三阁老:这里可能指的是刘敞同时代的三位官员,具体所指不祥。
3. 亭亭:形容树木直立的样子。
4. 玩物:欣赏景物,这里指欣赏手种的小梧桐树。
5. 少陵叟:指的是杜甫,因为杜甫曾居住在长安南郊的少陵,所以后世称其为“少陵叟”。
6. 吴侬:吴语地区的人,这里可能是指江南一带的人士。
7. 爨下:古代炊具下的柴火,这里可以理解为卑微的位置或者低下的地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别西掖手种小梧桐赠三阁老”,诗人刘敞借物喻人,以婉转的笔触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
首联描绘了小梧桐挺拔向上的身姿和高大的树冠,表达出青春活力和成长潜力;颔联则以杜甫为比喻,暗示这位“少陵叟”(即杜甫)虽已离世,但他的诗歌却如这棵小梧桐,为世人留下荫凉。
颈联提出了一个矛盾的观点:希望树木长久生长,却又担心它的命运会在晚年的知音离去后被改变。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忧虑和无奈。
尾联则呼吁人们不要将目光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像这棵小梧桐一样,勇敢地迈向未来,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西掖手种小梧桐赠三阁老》是北宋著名文人刘敞在担任西掖崇文院修撰期间所作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64年左右,正值刘敞步入中年时期,人生阅历丰富,对国家大事、人民疾苦有了更多了解。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但是官场斗争激烈,政治风险较大。
由于刘敞的才华横溢和政治观点独特,他曾在朝野之间引发争议。尽管如此,他还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先后担任了集贤院修撰、翰林侍讲学士等职务,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时的三位朝廷重臣(即所谓的“三阁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付出了努力。
然而,刘敞在官场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深知官场中的明争暗斗和权力纠葛。在这种情况下,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环境时,便选择了离开。临别之际,他为这三位好友亲手种下了一棵小梧桐树,以此象征他们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这首诗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刘敞对这段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