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暮云朝翼与心飞,白首何堪客子衣。
潮去潮来无远迩,江南江北有从违。
庙堂慎用太平策,畎亩先知祸乱机。
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云和早上的翅膀一起飞翔在我的心中,头发花白的人怎么能穿成游客的样子呢?潮水来来回回没有远近之分,江南江北的人们有的跟随潮流有的背离。在朝廷要谨慎使用太平的政策,农民是最早知道灾难的预兆的。一旦唱起了衰败之歌,心里就会痛苦万分,多么希望我们一起回到过去啊。
去完善
释义
1. 式微:《诗经·邶风》篇名,意思是“衰落”。
2. 晁说之:北宋诗人,字以道,号景迂生。他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遭到排斥,后因蔡京擅权,被贬至涪州。这首诗是他在流放期间所作。
3. 暮云朝翼:形容日暮云飞、清晨鸟翼的情景,表达诗人心境的寂寥和失意。
4. 白首何堪客子衣:客子衣,游子之衣,这里指游子的孤独和困顿;白首,形容年老,这句意思是年老的诗人如何能忍受孤独的流浪生活。
5. 潮去潮来无远迩,江南江北有从违:这句描述江水的潮涨潮落,无论远近,江南江北都有行人经过,表达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
6. 庙堂慎用太平策,畎亩先知祸乱机:庙堂,朝廷;慎用,谨慎使用;太平策,国家安定之策;畎亩,田间,这里代指民间百姓;先知,预先知道;祸乱机,祸乱的原因。这句意思是朝廷要谨慎制定国家政策,而百姓则能预先感知到社会动乱的端倪。
7. 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这句借用《诗经·邶风·式微》的诗句,表示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无奈,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式微》是宋朝诗人晁说之创作的一首描绘江湖漂泊、怀才不遇的诗歌。此诗以暮云朝翼起笔,寓情于景,表现出诗人身在异乡、心怀故园的游子之情。在随后描写潮起潮落的意象中,诗人巧妙地传达出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如烟的感慨,以及面对人生无常时内心的无奈和忧伤。
诗人接着写道“庙堂慎用太平策,畎亩先知祸乱机”,警示朝廷要审慎运用太平之策,农民方能在乱世中洞悉祸乱之机。这里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态度。
而诗的最后一句“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则表达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通过呼唤《式微》这首古曲,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失去理想的忧思,以及对知音相伴、共同追寻人生价值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式微》是宋朝诗人晁说之的作品。这首诗歌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至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之间。这一时期,晁说之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他曾因为与苏轼的密切关系而受到排斥,一度被贬谪在外。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以诗歌抒发内心的感慨。
在这段时间里,宋朝的社会风气以崇尚儒家思想为主,士大夫们热衷于读书做官,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然而,晁说之却表现出对这种风气的反叛,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遭遇,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部分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