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知淡叔茅亭
结茅溪上竹林多,小径重关挂薜萝。席处野花千点落,枕边潮水二时过。鸦雏傍母飞低草,鼷鼠当人折短荷。知汝经年犹未出,夜来清梦近如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翠绿的溪边竹林里搭个简陋的小屋,穿过幽静的小径和竹帘,看到路边的野花随风飘落。每天听着溪水声入睡,清晨又伴着鸟鸣醒来。不时能见到乌鸦带着小鸟掠过低矮的草丛,还能见到小老鼠跑到眼前寻找断落的荷花。也许它们在想:“你离家多年,夜里做梦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过:访问。
2. 知淡叔:古代的一位隐士。
3.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亭子,此处指隐居之所。
4. 结茅:搭建茅屋,这里指隐居生活。
5. 溪上:河边。
6. 竹林多:形容竹林茂密。
7. 小径:小路。
8. 重关:重叠的山峦。
9. 挂薜萝:悬挂着藤蔓植物。
10. 席处:坐在那里。
11. 野花千点落:形容野花在风中飘落的景象。
12. 枕边潮水二时过:形容江潮在耳边涌动,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
13. 鸦雏:小乌鸦。
14. 傍母:挨着母亲。
15. 鼷鼠:老鼠的一种。
16. 折短荷:折断短小的荷叶。
17. 知汝:了解你。
18. 经年:经过一年。
19. 犹未出:还没有离开。
20. 清梦:美好的梦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宁静。诗中提到的“结茅溪上竹林多”、“小径重关挂薜萝”以及“席处野花千点落”等句,都展示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环境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此外,诗中的“鸦雏傍母飞低草,鼷鼠当人折短荷”两句,更是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亲情与和谐。诗人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展现出了自然界中的母爱以及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也是诗人对大自然美好一面的深刻体会。
最后,诗人通过“知汝经年犹未出,夜来清梦近如何”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虽然诗人并未明确提到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田园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知淡叔茅亭》是明朝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即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腐败、内外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何绛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时事深感忧虑。他的诗词创作常常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在这个背景下,何绛结识了知淡叔,这位隐居于茅亭的智者,他们成为了好友。
在探访知淡叔茅亭的过程中,何绛写下了这首《过知淡叔茅亭》。诗中表达了他对知淡叔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何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诗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