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伯父元仲二首 其二
干戈十年余,荏苒百忧至。
谁怜齿未壮,遽失彩衣戏。
扪心天不闻,空下千斛泪。
藐然一星孤,未忍随以逝。
雨湿新松楸,尘生旧鞶帨。
奈此愁绝何,况复形梦寐。
萧萧风树悲,此恨岂有既。
念昔龆齓中,从公识奇字。
一从江淮别,岁月不复记。
公寻武夷春,我友颐山桂。
此来忽相见,再拜只流涕。
忽忽悦情话,恍若已隔世。
先人有遗经,夙夜焉敢坠。
余生倘未殒,肯负平日志。
但恨不及亲,临风一歔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忧虑伴随着时光不断累积。
谁能怜悯还未成熟的我,突然间就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扪心自问,天地无言,徒留下千行泪水。
在这个孤独的时刻,我不忍离去。
雨水湿润了新的松楸,尘土沾染了旧的衣物。
在这样的忧愁中,梦境也变得忧伤。
风吹动树木的声音也让人悲伤,这样的痛苦似乎没有尽头。
回想小时候,跟随你在课堂上学字。
自从在江淮分别后,时间仿佛不再流淌。
你还寻找春天的武夷山,我的朋友则在秦岭。
这次偶然相逢,再次见面只有哭泣。
恍恍惚惚地聊起那些美好的往事,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
祖先留下的经书,日夜不敢忘。
如果我还活着,怎么能够违背平日的志向呢?
只是遗憾不能亲自侍奉双亲,只能迎风叹息。
去完善
释义
1. 干戈:古代兵器,此处指代战争。
2.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3. 百忧:诸多忧虑。
4. 齿未壮:年龄尚轻。
5. 遽:骤然,马上。
6. 彩衣戏:指子女陪父母嬉游的场景。
7. 扪心:用手抚摸胸口,表示诚恳真挚地说话。
8. 天不闻:表达无人倾听的无奈。
9. 千斛泪:形容眼泪之多。
10. 藐然:孤独渺小。
11. 随以逝:随着时光流逝。
12. 松楸:墓地上的松树和楸树,这里代指墓地。
13. 尘生旧鞶帨:指过去的生活已经不再。
14. 奇字:罕见的文字。
15. 江淮: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
16. 武夷春:武夷山的美景。
17. 颐山桂:指江苏苏州市的颐山,代指诗人朋友的隐居生活。
18.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快。
19. 悦情话:愉快的谈话。
20. 恍惚:不真切的感觉。
21. 遗经:前人遗留的经典著作。
22. 夙夜:早晚,随时。
23. 焉敢坠:不敢疏忽懈怠。
24. 殒:死亡。
25. 临风一歔欷:迎着风流泪感叹。
去完善
赏析
《呈伯父元仲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周麟之写给伯父的诗歌。该诗描绘了战乱和忧愁中的生活和情感体验。首联写因战争而离家多年,百忧交集;颔联感慨还未到壮年,就已失去快乐的童年生活;颈联倾诉心声却无人倾听,只能暗自垂泪;尾联表示自己虽孤独却不愿放弃希望,珍惜与伯父的相聚时光。全诗展现了诗人在动乱中的无奈与悲伤,以及对伯父的敬爱与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伯父元仲二首 其二》是南宋末年诗人周麟之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5年左右,正值蒙古帝国侵略南宋、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期。
此时,周麟之经历了家族的衰败,他的父亲战死沙场,家族田产亦遭劫掠。面对国家的危机和家庭的不幸,周麟之以诗言志,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家族的关怀。同时,他也流露出对恢复河山、重整家园的坚定信念。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文人墨客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而周麟之作为文人士大夫,也秉承了这一传统,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关切和坚定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