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
一枝九节称身长,扶得衰翁气力强。
色点湘妃红泪雨,骨凝王屋紫藤霜。
结交最与芒鞋密,寄友应含荜拨香。
独有探梅时节苦,相随江路雪茫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枝九节兰生长得十分修长,让人不禁觉得衰弱的老者也能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充满力量。它那艳丽的红色花朵如同湘妃的泪珠,紫色的藤蔓仿佛凝结着王屋山的霜雪。兰花的魅力在于它的朴实无华,就像那些草鞋般结实的友谊,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送给朋友的兰花,也应该是包含着那份珍贵的友情之香的。在冬日里,梅花盛开的时节,独自漫步江边,只见大雪茫茫,却未见我心头的痛苦。
去完善
释义
1. 九节:指竹子有九个竹节,意味着节节高,有吉祥的寓意。这里用来形容竹子的长度。
2. 衰翁:指老年的我。
3. 气力:指精神和体力。
4. 湘妃:湘妃竹的简称,又叫斑竹。相传舜南巡时溺死于湘江,其妃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不见,泪染青竹,成为湘妃竹。这里借湘妃表达悲伤之情。
5. 王屋: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和王屋山之间的中条山麓。这里“骨凝王屋紫藤霜”是用来描绘竹子坚硬如霜的品质。
6. 芒鞋:草鞋,这里用来比喻地位低微的朋友。
7. 荜拨香:一种草本植物的香气,这里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友情。
8. 探梅:梅花开放的季节是冬天,古人常常在冬天赏梅。这里指的是我和朋友们一起欣赏梅花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竹杖》是南宋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杖的特点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诗人通过对竹杖的赞美,隐喻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首联“一枝九节称身长,扶得衰翁气力强”描述了竹杖的外形特征。“九节”寓意着竹子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兴衰。诗人以“衰翁”自喻,表明自己虽然年迈,但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颔联“色点湘妃红泪雨,骨凝王屋紫藤霜”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杖的细节。“湘妃红泪雨”指的是竹子表面的红色斑点,象征着国家的苦难和历史沧桑。而“王屋紫藤霜”则暗示了竹子的坚韧品质,如同紫藤霜一样坚硬不屈。
颈联“结交最与芒鞋密,寄友应含荜拨香”则表达了诗人与竹杖之间的深厚情谊。“芒鞋”是诗人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竹杖之间紧密的关系。而“荜拨香”则是竹杖的象征,代表了竹杖的高尚品质和美好愿望。
尾联“独有探梅时节苦,相随江路雪茫茫”则揭示了诗人在国家兴亡之际的忧虑。“探梅时节”指的是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然而,诗人却感到“苦”,因为国家依然处于战乱之中。最后一句“相随江路雪茫茫”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杖》是元朝诗人艾性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竹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艾性夫身处其中,写下了许多抒怀咏志的诗歌作品。
诗人在此时期历经了人生的沧桑变化,他既曾感受到元末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体验到明代初始的宁静和谐。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变迁使得艾性夫在诗文中表现出了复杂多面的心态。因此,在《竹杖》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那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