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冢
诉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几经秋。
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
作传自应班豫让,论功何止及留侯。
世间义字无人识,写在荒丘马冢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的申诉终于洗清了冤屈,破旧的车子埋葬了英雄的忠骨已经历了几个春秋。
野兽尚且能为报恩而死,而有人却为了利益与人为敌。
写传记就应该学习豫让那种忠诚,谈功绩也不输给留侯张良。
然而世间的正义却不被理解,只能将它铭记在荒丘和马墓旁。
去完善
释义
1. 诉得冤伸意始休:诉,申诉;冤伸,洗清冤屈。意始休,心中的意愿才得以实现。这句诗表达的是作者在为自己或他人成功申冤而感到欣慰。
2. 敝帷埋骨几经秋:敝帷,破旧的帷幕,这里代指简陋的墓地;埋骨,埋葬尸骨。这句是说,在破旧的墓地里,尸体已经度过了多个春秋。
3. 兽心犹办死报主:兽心,用动物对主人的忠诚来比喻义马的品质;犹,还;办,可以;死报主,以死回报主人。这句是赞美义马的忠诚品质。
4. 人面却甘生事仇:人面,指人的脸面;却,反而;甘,甘愿;生事仇,制造事端的人。这句是批判那些背信弃义的小人。
5. 作传自应班豫让:作传,撰写传记;自应,理应;班,排;豫让,战国时期的刺客,以忠诚著称。这句是说,像义马这样的忠诚品质,理应成为豫让一样的楷模。
6. 论功何止及留侯:论功,评定功劳;何止,不仅仅;及,达到;留侯,张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封为留侯。这句是说,义马的忠诚品质,其功劳足以与张良相媲美。
7. 世间义字无人识:义字,道义的字眼;无人识,没有人理解。这句是说,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对道义的理解已经淡漠了。
8. 写在荒丘马冢头:荒丘,荒芜的山丘;马冢,义马的坟墓。这句是说,虽然人们不理解义马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义马的墓碑上。
去完善
赏析
《义马冢》是南宋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通过讲述一个忠诚于主人的义马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敢和义气的赞美之情。
首联“诉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几经秋。”讲述了义马为主人鸣冤,直至冤屈得以洗清才肯安息的故事。“敝帷埋骨”形象地描绘了义马死去后埋葬的情景。
颔联“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这两句通过对义马的赞美和对人类的讽刺,揭示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思考。义马虽然只是一匹动物,却有着知恩图报、忠诚无私的高尚品质,而人类却有许多人贪图利益,背信弃义。
颈联“作传自应班豫让,论功何止及留侯。”诗人将义马比作古代忠诚之士豫让和留侯张良,表达了对义马的崇高敬意。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著名刺客,以忠诚著称;留侯则是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之一,曾帮助刘邦建立汉朝。
尾联“世间义字无人识,写在荒丘马冢头。”诗人感叹世人对义字的忽视,认为只有在这荒凉的义马冢上,才能看到真正的义气。这首诗通过对义马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气和义气的推崇,以及对现实生活中道德沦丧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义马冢,是元朝诗人艾性夫的杰作之一,它以婉转的笔触和深沉的感情描绘了一幅生离死别的画面。这首诗意在诉说一个曾经勇敢忠诚的战马,如今被遗弃、孤独终老的故事,唤起人们对生命尊严的深刻思考。
《义马冢》的创作时间是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年)。在这个时期,蒙古帝国逐渐衰败,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艾性夫弃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活,同时也接触到了更多民间的苦难。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关注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创作出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
在这段时期,艾性夫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曾担任过元朝的官员,后因不满朝廷的腐朽而辞官回乡。回乡后,他积极参加地方事务,关心民众疾苦,用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以民为本”,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义马冢》这首诗中,艾性夫通过讲述一匹战马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这匹马曾经为它的主人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当它的主人去世后,它却被遗弃,无人理睬。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间不公的愤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的漠视和对英雄的冷漠,体现了艾性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