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江次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
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漫步走出茅草屋,在石头台上坐下来休息。长时间悲伤于家乡的路途遥远,仍然喜欢看到杏花的开放。海鸥和白鹭都已经离去,船帆的桅杆从哪个方向来呢?因此凝聚目光远望,太阳落山时仍留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春日江次》:本诗描绘了作者春日外出踏青的情景。
1. 野步出茆斋:在野外散步,走出自己的书房。茆斋,茅草房,指作者的书房。
2. 闲行坐石台:闲暇时坐在石头台阶上休息。
3. 久悲乡路远:长时间因为离家太远而感到悲伤。
4. 犹喜杏花开:还好有杏花开放,让人感到快乐。
5. 鸥鹭皆飞去:海鸥和水鸟都飞走了。
6. 帆樯何处来:挂满风帆的船只从哪个方向来?这里形容船队行进的方向不一。
7. 因凝千里目:因此集中目光望向远方。
8. 落日尚徘徊:太阳即将落山,还在天空中逗留。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江次》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描绘春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野外、江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家乡远方的思念。同时,诗中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江次
年年春事数朝来,
未抵伤春此日才。
一片落红应有意,
定知窗外景如画。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美丽风景的欣赏。据《唐诗纪事》记载,这首诗歌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的春天。在这一年里,诗人姚合(781-858)由于官场风波,被免去职务,退居故乡陕县,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此时期的唐朝,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严重。尽管姚合本人没有参与权力争斗,但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他通过写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人生际遇的思考,力求在这纷扰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慰藉。
《春日江次》即反映了姚合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心境。他以春天为背景,以落花为象征,将个人遭遇与自然界的变化结合起来,传达了珍惜时光、寄情山水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