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
江头明月琵琶亭,一曲悲歌万古情。
欲识当时胁断处,只应江水是遗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明亮的月光洒在琵琶亭上,弹奏着一首悲伤的歌曲,传遍了千古的深情。
想要了解那个使人断肠的时刻,只有长江水还留存着那些声音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琵琶亭》:这是一首描述古人弹奏琵琶的诗词。
注释:
1. 江头:江边,岸头。
2. 琵琶亭:亭名。此处可能指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岸边的琵琶亭,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的地点。
3. 一曲悲歌:指一首悲伤的歌曲或乐曲。
4. 万古情:形容永世不忘的感情。
5. 胁断:本意为用手击打琴弦使之断裂,这里指用力弹奏琵琶。
6. 江水:江河之水。
7. 遗声:余音,指音乐消失后的回响。
去完善
赏析
《琵琶亭》刘敞这首古诗通过描绘江头明月的景象和琵琶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万古悲情的感慨。诗中“一曲悲歌万古情”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尽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则暗示了琵琶女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暗含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琵琶亭》是南宋诗人刘敞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左右,正值金国灭北宋、南宋初立之际。在这段时间里,刘敞经历了从战乱到安定的生活转变。在时代背景下,刘敞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以及百姓流离失所的困苦生活。
刘敞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进入仕途。在金兵入侵时,他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展现出英勇的气概。但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他对朝廷的妥协政策感到失望,对民间疾苦更是感同身受。因此,这首《琵琶亭》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众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