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呈仲庸
芳枝莫遣风吹折,要看枝头千点雪。
孤山畴昔盛开时,十里香飔飞不绝。
蹇馿乌帽照霜颠,长吟竟日溪桥边。
自从和靖收声后,一时翰墨归坡仙。
只今往事飞鸿送,寂寞西湖投老梦。
花开花落谩伤心,明月清湍谁与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别让人轻易折断花朵枝条,让我们欣赏枝头点缀着的雪花般的千朵花。
遥想当年孤山梅花盛开之时,十里花海香气四溢。
头戴黑色乌帽骑着瘦驴走在风霜中,整日长吟于溪桥边。
自从北宋诗人林逋(和靖)不再咏唱梅花之后,一时之间梅花的赞美之词全归于苏东坡(坡仙)的名篇。
如今过去的故事已如大雁飞逝,老去的我在西湖边做着落寞的梦。
看那花开花落,难免令人伤感;在这月色下,又有谁能和我一起抚弄清清的水流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芳枝:这里指盛开的梅花树枝。
2. 孤山:杭州的一处著名赏梅地点。
3. 畴昔:从前,过去。
4. 香飔:指风中的花香。
5. 蹇馿乌帽:指骑驴的文人雅士形象。
6. 霜颠:指霜后的山头。
7. 和靖:指北宋诗人林逋,谥号和靖先生。他是西湖孤山的隐士,有诗《梅花》传世。
8. 翰墨:笔迹或书法艺术,这里指诗画。
9. 坡仙:苏轼的称号,他曾在杭州任官,留下许多咏梅佳篇。
10. 飞鸿送:指时光飞逝。
11.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12. 投老:到老年。
13. 清湍:清澈的水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南宋诗人陆游与宋朝隐逸文人林逋二人诗歌的欣赏与怀念之情。首联通过对枝叶繁茂的芳树进行描述,展示了诗人在艺术鉴赏方面的高超技艺。颔联则通过对比孤山、梅花的盛况以及“十里香飔飞不绝”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两位文学巨匠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颈联则化用了两人作品中的名句,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影响力和审美价值。尾联则以"飞鸿送"、"投老梦"这样的意象表达出诗人对他们的追慕以及对时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野和文化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呈仲庸》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与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裘万顷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时局的影响。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官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恤百姓,这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裘万顷在《再呈仲庸》中写道:“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他还写道:“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句诗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再呈仲庸》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动荡时局,以及裘万顷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家国情怀。这首诗既体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