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
掖庭国色世所稀,不意君王初未知。
欲行未行始惊惋,画史乃以妍为媸。
约言已定不可悔,毡车万里随单于。
天生胡汉族类异,古无汉女为胡姬。
高皇兵败白登下,归遣帝子称阏氏。
欲平两国恃一女,乌乎此计何其疎。
至今和亲踵故事,延寿欺君何罪为。
此生失意甘远去,此心恋旧终怀归。
胡天惨淡气候别,风沙四面吹穹庐。
琵琶曲尽望汉月,塞鴈年年南向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后宫佳丽世间罕有,未曾想君王未见。
将要离去却意外停驻,画师把美丑颠倒。
约定已成无法更改,千里跟随单于的车队。
种族有别,自古没有汉女做胡人妻妾。
汉高祖兵败于白登山,派遣公主去当王妃。
想用一位女子换取两国的和平,这个计策何其荒谬。
直到如今还效仿前事进行和亲,皇帝欺骗为何无辜受罪?
虽然人生失意,但仍然愿意远离故土;内心怀念故乡,希望终有一天能回到故地。
胡地的气候恶劣,四面都是风沙,穹庐也被风吹得飘摇。
弹奏着琵琶遥望汉朝的月亮,南飞的雁群每年都来到这里。
去完善
释义
1. 掖庭:汉代宫廷官署名,这里借指汉朝皇宫。
2. 国色:本指国家中的贤能之士,这里指美女。
3. 画史:画家。
4. 妍:美好。
5. 媸:丑陋。
6. 毡车:古代一种用毛毡制成的车。
7. 单于: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呼。
8. 高皇:即刘邦。
9. 白登: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10. 阏氏:匈奴王的正妻的称号。
11. 延寿:东汉名将窦宪手下的一位将领。
12. 欺君:隐瞒事实真相欺骗君主。
13. 穹庐: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
14. 琵琶:乐器名。
15. 塞鴈:边塞的大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汉匈关系及和亲制度的深思与忧虑。首先指出汉宫美女举世无双,然而君王无知,视其为丑;然后描绘了女子远嫁匈奴的悲惨命运,其中提到汉代高祖在白登之役中的困局,暗示了匈奴的强大压力。诗人批评了靠一个女子来维护和平的计策非常疏漏,对后来和亲的故事表示遗憾。诗歌又刻画了被送去胡地的女子的矛盾心理:既失意于远离家乡,又怀念故乡。最后,用描写胡地恶劣环境和南飞的塞雁表达对这位女子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歌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妃曲》是宋朝著名诗人王炎的一首描绘昭君出塞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王炎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年轻时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现状而辞官回乡。在乡间,他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和公益事业,同时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生活、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如《明妃曲》等。
当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北方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王炎通过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他以明妃(即昭君)自喻,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同时,他也借昭君的形象,讽刺了那些不顾民族大义、贪生怕死之徒。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