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对月了残经

标题包含
对月了残经
入海算沙徒自疲,风前月下几攒眉。 即今休去便休去,欲觅了时无了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师范,法号圆修,字师范,俗姓李,名宗勉,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12岁出家于天童寺,后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天童寺住持。 释师范在佛学、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投入大海,企图测量海的深度,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在风中赏月,不禁皱起了眉头。 如今既然决定要放下,那就彻底放下吧;想要寻找一个终结,却发现终究没有终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了残经:指佛教经典的学习与领悟。 2. 入海算沙:形容佛教教义的繁复。 3. 攒眉:紧皱眉头,表示忧虑或痛苦。 4. 休去:放下。 5. 了时:解脱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对月了残经》这首诗词是释师范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解读。诗中,他以大海边数沙的人为喻,表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种种事物如同沙滩上的沙子一样多而琐碎,永无止境。这种追求往往会让人们在无尽的事物中疲惫不堪,甚至在面对人生抉择时也显得犹豫不决,如“风前月下几攒眉”描绘的那样。 接着,诗人提倡放下这些无谓的追求,选择适时的休息。"即今休去便休去"表示活在当下,不要过于担忧未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当地放松自己,从而达到一种平静的心态。然而,对于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诗人以“欲觅了时无了时”表达出我们无法彻底摆脱这些问题,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充满挑战的,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总的来说,《对月了残经》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这首诗告诫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应学会适度地放下,活在当下,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月了残经》是南宋诗人释师范的一首描绘自己月下读经心境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正值南宋偏安江南时期,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佛教文化得以发展。 在创作此诗时,释师范已是颇具声望的僧侣。他游历四方,参与讲经说法,对佛学理论有深厚造诣。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人生及佛学的思考也日益深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心境。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在宁静的夜晚独自读经时的体验和感悟。 在南宋时期,佛教盛行,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强调个人顿悟和自我解脱,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释师范作为一名禅宗僧人,他的诗歌反映出当时禅宗思想的影响以及士大夫阶层对禅宗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