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祖籍河北大名县,后迁居福建崇安。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张”。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JudieWang_9102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映照下的青山美景如画,高浪翻涌着席卷而来,我的小舟也随之起伏。我这一生已经习惯了在江河湖海之间肆意游荡的生活。昔日那些壮观的江山如今只剩落寞,为什么战火硝烟仍然在中原大地上蔓延?什么时候才能止息呢?我想念那曾经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今却只剩下我自己在这片天地间如同孤寂的一只沙鸥。 回想起那位豪情壮志的英雄,他依然在我心中,尽管如今已不再见他的踪影。我只能与这些渔民和樵夫为伍,回忆起往昔的岁月或许能够带来短暂的慰藉。抬头望去,心中的忧虑便烟消云散。别再说炎炎夏日无法忍受,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五湖水面的秋天。
JudieWang_9102
去完善
释义
《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张元干 注释: 1. 落景:夕阳的景色。 2. 青嶂:青翠的山峰。 3. 高浪:大浪,波动的海浪。 4. 沧洲:水边;州境;又指滨水的地方。 5. 平生:一生;终生。 6. 颇惯:习惯。 7. 江海:长江与大海。这里指江湖。 8. 掀舞:翻腾舞动。 9. 木兰舟:用木兰树做的船,此指画船。 10. 百二山河:即百二秦关,比喻北方山水险要之地。 11. 底事:此事,这件事。 12. 中原:泛指我国中部地区。 13. 尘涨:尘土飞扬。 14. 泽畔:水边的意思。 15. 行吟:边走边吟诗。 16. 元龙:东汉陈登的字。 17. 临风:面临疾风。 18. 酹酒: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19. 封侯:封建时代君主对臣下的最高奖赏。 20. 老去:谓年纪渐老。 21. 渔樵:打鱼砍柴。 22. 五湖:太湖一带。
JudieWang_9102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词,描绘了在落景、高浪的湖光山色之中,作者豪情不减当年,依然善于驾驭舟楫,如鱼游于水的场景。然而,此时江山虽美,但故国破碎,民族危难,无法让他心安。即使他有意出世遁世,也只如江边的沙鸥,孤寂而无助。词的下片借用了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如“元龙”陈登的高卧,苏轼“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典故,借以抒发自己面对祖国危亡,有心无力的感慨。同时,他也想象着老去之后,或许只能与渔樵为伍,求得生活安宁,便已足够。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感叹国家危亡、人民苦难的词篇,表达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忧国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JudieWang_910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元干创作于公元1174年左右的一首词。在这段时间里,张元干经历了宦海沉浮,人生阅历丰富,同时也亲眼目睹了南宋王朝的衰落。此时,金兵压境,百姓疾苦,他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一年,张元干被任命为临安府学教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有志之士。他与好友徐师川一同泛舟太湖,领略江南水乡风光的同时,也深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他们交谈天下事,探讨人生哲理,共同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间段内,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宦官当道,政治腐败严重。而民间,由于战乱频繁,生活困苦,民众疾苦之声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元干和徐师川的这次游历,无疑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同时也是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JudieWang_910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