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阳日忆远

标题包含
重阳日忆远
逆旅重阳节,穷秋万里身。 金英浮酒盏,珠泪湿衣巾。 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 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亿(974年-1020年),字大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杨希闵是当时的名士,对杨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重阳节的旅馆里,我在深秋时分离家千里。金色的菊花漂浮在酒杯中,泪水滴湿了衣衫。身为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的落叶纷纷。只有在梦中化为蝴蝶,才能与家乡亲人亲密相聚。
去完善
释义
1. 逆旅:旅居的地方,这里指在外停留的地方,如旅馆、客栈等。 2.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登高赏菊的风俗。 3. 穷秋:深秋时节,此时气温下降,草木凋零,景象萧瑟。 4. 金英:金黄的花朵,这里指菊花。 5. 珠泪:眼泪,形容眼泪如同珍珠般晶莹。 6. 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生活无定,四处漂泊。 7. 思家:想念家乡,牵挂家人。 8. 落叶频:频繁地看到树叶飘落,表示季节变换,秋天已至。 9. 蝴蝶梦:源自庄周梦蝶的故事,比喻梦境或想象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诗人杨亿通过重阳日的情景,抒发了自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逆旅重阳节”描绘了重阳节的异乡场景,一个“逆旅”传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无奈与惆怅;次句“穷秋万里身”则表达了诗人离别故乡、离家万里的孤独心境。接着,诗中“金英浮酒盏”展现了诗人用菊花泡酒的情景,似乎借助酒力让内心情感得以宣泄;而“珠泪湿衣巾”则是诗人抒发思家之苦的直接表达,诗人借泪水沾湿了衣巾,将深深的哀愁具象化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诗人以“飘蓬”和“落叶”形象地描绘出离家在外的游子生活以及家乡凋零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的心情。结尾两句,“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诗人借用梦境这一手法,表达了只能在梦中与家人相见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阳日忆远》是北宋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描绘重阳佳节思念远方亲人的诗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杨亿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中的登高祈福和赏菊习俗,以及秋景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无尽的思乡之情。 杨亿生活于北宋真宗时期,他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骚客,曾参与编修《册府元龟》等著作。他的一生历经了朝廷的更迭、战乱的洗礼,这些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作这首《重阳日忆远》时,杨亿正身处远离家乡的京城,或许是因为多年的漂泊,让他更加渴望亲情,于是他借着重阳节的契机,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这个时期的北宋正处于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登高祈福、赏菊饮酒的习俗一直流传民间。然而,尽管生活在这样的盛世,杨亿却仍然无法忘怀自己的故乡和家人。这种思乡之情,与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关注家庭伦理、亲情至上的社会氛围相互呼应,使得这首《重阳日忆远》成为了北宋文坛上备受赞誉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