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杜鹃花 其二

标题包含
杜鹃花 其二
春山未有杜鹃啼,花发杜鹃知不知。 寄语催归尽哀怨,莫将啼血污仙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还没有杜鹃啼鸣的时候,花儿正在开放,杜鹃是否知道呢?寄托情感的话语催促它回来,充满了悲伤和哀愁,但它还是不要把血迹弄脏了它的仙姿吧。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杜鹃:鸟名,即子规、布谷,其叫声类似于“不如归去”,因此也叫催归。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乡愁或思家之情。 春山:春天里的山。 莫将啼血污仙姿:不要用自己的哀伤污染了杜鹃花的美丽姿态。
去完善
赏析
赵戣的《杜鹃花 其二》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杜鹃花的美丽。诗人以“春山未有杜鹃啼”开篇,点明了春天来临之时,山间的杜鹃鸟还未开始啼鸣。紧接着,诗人通过“花发杜鹃知不知”这句诗句,表达了杜鹃花在春天的盛开,而杜鹃鸟对此并不知晓的情感。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通过“寄语催归尽哀怨,莫将啼血污仙姿”传达了对于杜鹃花的欣赏和爱护之情。这两句诗意味着诗人希望杜鹃鸟在啼鸣时,能够尽量表达出自己的哀怨情感,但不要因此破坏了杜鹃花的美丽姿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杜鹃花的赞美和对杜鹃鸟啼鸣的期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鹃花 其二》是南宋诗人赵戣的一首描绘杜鹃花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即南宋晚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赵戣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当时,南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蒙古铁骑的入侵使得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赵戣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然而,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这使得他感到孤独和无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戣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杜鹃花这一意象上,通过对杜鹃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他也通过杜鹃花的形象,传达了对国家振兴的期望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