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标题包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约760年),字储光羲,号瀛洲野客,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等人齐名,被誉为“王孟韦柳”之一。 储光羲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神祠矗立在那里,如一座直冲云霄的大厦。周围的环境宁静而闲适,让人在秋季的清爽时分感到愉快。这里满是春天的绿意,碧波荡漾的昆明池就在眼前。谁说银河遥不可及?在这里你可以逍遥自在,欣赏美丽的风景。 虚空与实体相伴而行,手牵手行走在翠绿的深山之中。雷雨在幽暗之处作响,恍若鬼神在其中徘徊。变化无常,转瞬即逝,无法触及天地的尽头。头顶上方天门大开,脚下有鸿雁飞翔。宫殿错落有致,群山环绕。在这浩渺的宇宙中,我们或许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这里不是高楼大厦的宏伟景象,长久居住也会有危险存在。
去完善
释义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储光羲注释: 1. 金祠:指黄金装饰的祠堂。 2. 真宇:此处指佛寺。 3. 青云垂:形容高耸入云的宝塔。 4. 静:安静,宁静。 5. 春苑:春天的花园,这里指宜春苑。 6. 片碧:指昆明池的一片碧水。 7. 天汉:银河,这里比喻天空。 8. 太极: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本原。 9. 翠微:青翠的山峰。 10. 雷雨:代指天地间的变化。 11. 杳冥:指遥远的地方。 12. 鬼神中躨跜:指鬼神在天地间游荡。 13. 倏忽:瞬间,快速。 14. 阊阖:天门,这里指宫殿。 15. 履下鸿雁飞:形容人在塔顶俯瞰时看到的景象。 16. 逦迤:曲折绵延的样子。 17. 群山小参差:形容群山高低错落。 18. 了义:佛教术语,指彻底领悟佛法的真谛。 19. 崱屴:形容山峰峻峭。 20. 大厦:高楼,这里指皇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攀登慈恩寺塔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万物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755年之前,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在这时期,唐朝的繁荣达到了顶峰,但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和皇帝的昏庸无能,国内政治逐渐陷入混乱。 诗人储光羲身处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对于国家的危机深感忧虑。他在此诗中抒发了对国事的关切之情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通过对登高远望、共襄盛举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他希望与诸公共同建功立业、重整河山的决心。同时,也隐含着对朝政腐败、民生疾苦的关注和不满。 在创作过程中,储光羲巧妙地将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怀相结合,既展现了当时的都市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又透露出了时代的动乱和社会的矛盾,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