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监丞惠诗有未能上下逐东野之句次韵寄呈
谁肯低头老孟郊,譬之草木等荃茅。
倚松人好传闻久,采蕨山深梦寐劳。
飞兔妙摛青玉案,胎仙重脱紫云胞。
小奚容入江西社,四海眼空毋甚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谁愿意像孟郊那样低下头来,将自己和草木、茅草相提并论呢?在山中倚靠着松树的人喜欢传播流言已久,而采摘蕨菜的人则在深山里梦魂牵绕。兔子飞速地跳上青玉案,孕育神仙的重生离不开紫霞云彩。身微力薄的小童也想要加入江西的诗人群,放眼四海,眼界可不至于太高哦。
去完善
释义
1. 孟郊:唐代诗人,以五言古诗著称,尤以“苦吟”为特色,且多悲凉之作。
2. 荃茅:一种草本植物,比喻低贱的草木。这里用来形容孟郊的诗才,表示他的诗歌并非那么不堪。
3. 倚松人:指隐居高士。
4. 采蕨山:语出《诗经·卫风·淇奥》中“采蕨”一词,表示隐居山林之意。
5. 飞兔:古代骏马名。
6. 青玉案:泛指珍贵器物。
7. 胎仙:古人认为神仙生于人间,修炼成仙。这里指才华横溢的人。
8. 重脱紫云胞:意为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
9. 小奚:作者自嘲,表示自己地位低下。
10. 江西社:北宋时期黄庭坚创立的文学流派,称为江西诗派。
11. 四海眼空:眼界开阔,志向高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诗人方岳,诗名为《饶监丞惠诗有未能上下逐东野之句次韵寄呈》。此诗写于诗人收到饶监丞的诗作后,表达对饶诗的喜爱和对诗人境界的赞美。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饶监丞比作孟郊(字东野),认为他的诗歌技艺高超,犹如草木中的荃茅一般。同时,诗人表达了自身对饶诗的欣赏之情,以及对其身处山林之间采蕨梦境的向往。接下来,诗人又以飞兔、胎仙为喻,描述饶诗中展现出来的优美意境。最后,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虽被饶诗吸引,但仍不足以加入像饶监丞那样的诗人团体,表达了对饶诗人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饶监丞惠诗有未能上下逐东野之句次韵寄呈》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9年),此时正值南宋晚期,政治腐朽,民族矛盾尖锐。
在这段时间里,方岳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曾担任过江西、广东等地的地方官员,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遭贬。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深刻影响,多以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病为主题。
在南宋末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此时的文人墨客多关注社会现实,诗歌创作也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东野是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诗才横溢,被誉为“诗圣”。方岳在此借用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饶监丞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