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舟中
萧萧风雨送行舟,小泊垂杨古渡头。
不忍缓行江上路,落梅片片是诗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雨飘摇中告别,小船停靠在古老的渡口旁。
走在江边的路上,不愿慢慢前行,因为那一片片的梅花象征着诗意般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衡阳:位于湖南省,古称衡州,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2.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
3. 小泊:暂时停泊。
4. 垂杨:柳树。
5. 古渡头:古代渡口。
6. 不忍:无法忍受;难以割舍。
7. 缓行:慢慢行走。
8. 江上路:江河沿岸的道路。
9. 落梅:梅花凋谢。
10. 片片:每一片。
去完善
赏析
《衡阳舟中》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思的诗词。首句“萧萧风雨送行舟”以风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黯然神伤的氛围。在诗人眼中,这风雨似乎也在为即将离别的亲友默默地诉说着不舍与留恋。紧接着的“小泊垂杨古渡头”一句,诗人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离别的具体场景,让人感受到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第三句“不忍缓行江上路”则道出了诗人的矛盾心情,既想尽快离开这个充满离愁的地方,又因心中的牵挂而不忍离去。而尾句“落梅片片是诗愁”中的“落梅”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将那份离愁化为片片飘落的梅花,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衡阳舟中》通过对自然景象、人物情感的生动描绘,展示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慨与惆怅,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衡阳舟中》是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正面临着金国和蒙古的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戴复古本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进士出身。然而,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生活困苦。这让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也激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曾多次游历祖国各地,观察民间生活,搜集素材。在来到湖南衡阳的时候,戴复古乘船行于湘江之上,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便写下了这首《衡阳舟中》。
这首诗歌描绘了湘江沿岸的美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戴复古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通过这首诗歌传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有时代的动荡不安,也有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社会民生的深刻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