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旷的房屋里再次呼唤朋友,无言却默契如断金。英气豪迈饮着美酒,优雅地弹着楚王的琴。
大殿里轻轻飘散的香气,高台上悠远的风声和吟唱。那如梦似幻的美景该是多么的动人啊,有谁愿意去寻访那山水的阴面呢?
去完善
释义
《兰》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虚室:空虚之室,比喻淡泊宁静的心境。
2. 招寻:指与友人相聚畅谈。
3. 忘言契断金:借喻深厚的友谊。忘言,指即使不言说也能心意相通;契断金,即断金之交,形容情谊牢固如同金属断裂一般。
4. 英浮汉家酒:指美酒飘香,令人陶醉。英浮,指酒的香气四溢。汉家,泛指汉朝,这里用汉代美酒的典故以赞美酒的佳美。
5. 雪俪楚王琴:形容兰花和古琴相互映衬的美丽景象。雪俪,即雪中之伴侣,这里是拟人手法,赋予兰花以人的情态;楚王琴,这里指古琴,相传楚国国王好琴,故有此称。
6. 广殿轻香发:广殿,指宽敞的宫殿;轻香发,指兰花的香气弥漫在殿内。
7. 高台远吹吟:在高台上吹响风笛,悠然吟唱。
8. 河汾:指古代河东地区的河流汾水,这里代指北方中原地区。
9. 擢秀:拔萃出类之意,这里形容兰花的优美姿态。
10. 山阴:山之北,这里指兰花生长的幽静环境。
去完善
赏析
《兰》这首诗描绘了兰花高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其品质的赞美和敬仰。首先,诗人用“虚室重招寻”表达了兰花生长环境的静谧和高雅,强调其与众不同的气质。接着,以“忘言契断金”来形容兰花的品质,传达了即使无言也能领会到兰花的高尚品格。诗的中间部分通过“英浮汉家酒”与“雪俪楚王琴”两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风骨清逸和高雅。接下来,“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两句描绘了兰花芬芳的香气以及飘散在风中的姿态,展现了其优雅的韵味。最后,“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则是对那些追求高雅情操者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兰花的赞美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李峤的作品。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650-683年)。
李峤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文人,曾担任过吏部侍郎、中书令等要职。然而,在唐高宗后期,宫廷斗争激烈,朝政动荡不安。在这期间,李峤因卷入政治风波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在政治上却矛盾重重。唐高宗在位时,由于身体多病,皇后武则天逐渐掌握了实权。随着武氏势力的壮大,皇族内部的权力争夺愈发激烈,使得朝政陷入混乱。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渴望实现理想的政治抱负,但现实往往让他们感到无奈和失望。
《兰》这首诗正是李峤在这一特殊时期创作出来的。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品质高尚、情操洁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他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情怀。诗人在兰花身上寄予了自身的高尚品质,以此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