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蒲津河亭

标题包含
蒲津河亭
宿雨清秋霁景澂,广亭高树向晨兴。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他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 唐彦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唐俭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尚书左仆射。唐彦谦自幼受到良好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夜秋雨,秋天雨后显得格外清晰明亮,宽敞的亭子和高大的树木在清晨显得生机勃勃。远处的博望山仿佛烟波浩渺,太阳升起在周文王的避雨陵上。孤独的船只踌躇着准备独自出发,曲折的栏杆常常引起忧愁和绝望的心情。思念故乡和古人,总是伴随着离别的伤感,更何况现在还在低声哀吟,心情难以承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宿雨:指夜雨。 2. 清秋:秋天。 3. 霁景:雨后初晴的景象。 4. 澂:澄清,清澈。 5. 广亭:宽广的亭子。 6. 高树:高大树木。 7. 晨兴:清晨起床。 8. 博望:汉代的一座城池,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9. 乘槎:古人想象中通往天河的一种木筏。 10. 文王:周文王,古代一位贤明的君主。 11. 避雨陵:躲避风雨的高地或山陵。 12. 孤棹:独自摇荡的小船。 13. 夷犹:犹豫,拖延。 14. 独往:独自前往。 15. 曲阑:曲折的栏杆。 16. 愁绝:极度忧愁。 17. 长凭:长久倚靠。 18. 思乡:思念家乡。 19. 怀古:怀念古代的人和事。 20. 伤别:为离别而伤感。 21. 哀吟:悲哀地吟咏。
去完善
赏析
《蒲津河亭》这首诗歌以宿雨后的秋天为背景,展现了清晨的广亭和高树,通过描绘烟雾弥漫、太阳初升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而辽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乘槎水和文王避雨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人足迹的追寻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孤棹和曲阑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在思乡怀古的情感交织中,诗人用哀吟的方式表达了无尽的感伤和忧虑。全诗以简练的文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蒲津河亭》是唐朝诗人唐彦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756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唐彦谦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他对时事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他在《蒲津河亭》一诗中,通过对黄河岸边蒲津河亭的描绘,展现出了这个时期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诗中,唐彦谦以“蒲津”为切入点,描述了河岸边的景象:水波荡漾、蒲草丛生、鸟鸣声声。然而,这一切的美好都被战争的硝烟笼罩,人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无处安放心灵。因此,他发出了“安得壮士开长剑,一洗烦郁清九原”的感慨,希望有一位英勇的战士能够挥舞利剑,驱散战争的阴霾,还人们一个安宁的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