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田家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映照下的山峰遥远,疲惫的身躯走在荒芜的村庄里。
停车在茅屋小店休息,正睡得香甜。
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乡里的公差。
拿着文书,气势汹汹。
平民畏惧官府,心中惊慌不安。
母亲勉强应付,步履蹒跚。
小心翼翼地招待着,家中口粮也已耗尽。
向邻居借来鸡蛋,又向对面寻些美酒。
尽管饭菜充足,仍然担忧明天的恐惧。
油灯下瑟瑟发抖,哀求宽恕。
我因他们而无法安眠,暗自流下泪水。
民众的生活日渐艰难,日子愈发困顿。
虽有治理国家的抱负,又怎能弥补治理的缺失呢?
去完善
释义
1. 宿:住宿。
2. 家:住人家,这里指农家。
3. 下遥峰:从远处的山峰落下。
4. 荒村:荒废的村庄。
5. 行履:行走。
6. 安寝:安静地睡觉。
7. 鼾睡:打呼噜睡觉。
8. 下乡隶:到乡村执行任务的官员。
9. 公文:公务文书。
10. 花柙:古代官员出行时用作凭证的木制符契。
11. 鹰隼:比喻官员的威风。
12. 驾声势:摆出盛气凌人的样子。
13. 良民:善良的老百姓。
14. 胆肝碎:形容害怕得胆战心惊。
15. 搪塞:应付、推诿。
16. 老脚:年迈的母亲。
17. 颠踬: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18. 小心:小心翼翼。
19. 延款:招待客人。
20. □余粮:剩余的粮食。
21. 复匮:再次匮乏。
22. 借种鸡:借用邻居的母鸡。
23. 芳醑:美酒。
24. 再饭:第二次吃饭。
25. 一饮:一口气喝。
26. 怯见官:害怕见到官员。
27. 苦苦:形容苦苦哀求。
28. 使我不成眠:让我无法入睡。
29. 为渠滴清泪:为了他流下眼泪。
30. 民膏:人民的财富。
31. 日已瘠:日益贫困。
32. 民力:人民的力量。
33. 日益弊:越来越疲弱。
34. 伊尹心:指希望为民做事的心。
35. 何补尧舜治:怎么能够弥补尧舜那样的治理呢?
去完善
赏析
《宿田家》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夕阳西下,诗人停驻在茅草屋,进入了甜美的梦乡。突然,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原来是下乡的官吏前来拜访。农民们惊恐万分,勉强招待,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为了招待官吏,他们不得不向邻居借鸡、借酒。尽管接待非常热情,但诗人深感忧虑:民生日益困苦,即使有伊尹、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也难以治理这个国家的困境。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和无奈悲苦。诗人以感同身受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疾苦,展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田家》是唐朝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首诗歌中,唐彦谦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这一现象表明,诗人并非完全沉浸于现实生活的苦痛之中,而是试图通过诗意的想象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此时,唐彦谦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仕途不顺,这使得他更加渴望宁静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宿田家》,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淳朴风情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