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闲里工夫,无中妙用,切休拟议参详。
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
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
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
风高,鹏翼远,水深舟运,物理昭彰。
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
信口呼神招鬼,和旸谷、不是颠狂。
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之时,在无中的生活中展现奇妙的智慧,勿需过度思考和推敲。
好似龙虎降伏,真正的精华来自内心深处的平和。
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作息,随心应对,不轻易动用自己的精力。
在内心的根源处,精神专注,脉搏稳定,像玉界那样散发出光芒。
面对困境,要像大鹏展翅般高远,如深水流淌般从容应对,客观规律的真相才能显现。
重要的是明确内心的道路,一心向善。
随意呼唤神明鬼怪,在大自然中找到和谐,而非疯狂异常。
那些痴愚的人,手握自然的力量,却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满庭芳:词牌名。
2. 张继先:南宋著名道士,字遵道,号翛然子,又号赤城居士。
3. 闲里工夫,无中妙用:指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体会道法自然的精神。
4. 切休拟议参详:不要试图过多地思考和讨论。
5. 龙降虎伏:形容内心平静,精神内敛。
6. 真土自中黄:道教术语,表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谐。
7. 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度消耗生命能量。
8. 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在回归本源的过程中,要保持精神专注,体内气血运行畅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9. 风高,鹏翼远:寓意高远的目标。
10. 水深舟运,物理昭彰: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
11. 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明白自己的内心才是修炼的根本,专注于道教的修炼法门。
12. 信口呼神招鬼,和旸谷、不是颠狂:用轻松的心态与神灵沟通,并非疯癫的表现。
13. 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执着于修炼的人,即便掌握了强大的力量,也可能因为运用不当而走向反面。
去完善
赏析
《满庭芳》张继先这首词,以道家的修炼体验为核心,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认知。首句"闲里工夫,无中妙用",意味着在平常的生活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接下来的"龙降虎伏,真土自中黄",寓意着通过内心的平静与安定来掌握生命的力量。
下阙中的"行动起居寝食,随缘度、莫动真阳",强调了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让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符合自然的规律。而"归根处,神凝脉住,玉界发天光"则意味着回归到生命的根本,让自己的精神得以凝聚,血脉得以安宁,从而焕发出生命的光辉。
接着的"风高,鹏翼远,水深舟运,物理昭彰",形象地描绘了生命过程中的高低起伏,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只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就能在生命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但明心是道,专役天罡"一句,强调的是明了自我内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后两句"信口呼神招鬼,和旸谷、不是颠狂。痴迷者,风霆在手,应用反乖张",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东西,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陷入偏执的境地。
整首词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于道家修炼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是宋代词人张继先的一首名篇。此词作于北宋末南宋初,即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尤其是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诗人张继先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民间的疾苦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在《满庭芳》一词中写道:“残月淡,幕云低,地僻无嚣喧”,反映了他对战乱中人们渴望安宁生活的心态,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此外,张继先的词中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年年。长对此,幽径风光。渐烘透、芳菲世界,未许尘埃子”,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中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寻。
综上所述,这首《满庭芳》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战乱中对生活宁静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