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陪府公出郊劝农
雨过郊原草色匀,元戎小队出城闉。
聊穿阡陌沟塍路,徧劝耡耰袯襫人。
红杏梢头春意好,绿杨深处鸟声新。
此行端为劭农设,肯学醺酣吐锦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洒满田野,绿意盎然,将军带领着小队伍离开了城市。在田间的小路上,他们向正在耕种的农民们传达政府的关心和勉励。春天的气息在枝头和树丛中蔓延,鸟儿们也愉快地歌唱着新生活。此次出行旨在关心农民的辛勤劳作,而不是追求享乐和华丽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元戎:古代军队的主将,这里指的是巡抚或总督这类地方官员。
小队:由一队组成的队伍,表示随从人员很少。
城闉:城市的内门,这里指代城市。
聊穿:简单穿过。
阡陌:田间的小路。
沟塍:田间的灌溉渠道。
锄耰:古代的农具,用于耕种土地。
襏襫:古代的农夫衣服。
红杏梢头:形容春天花朵盛开的样子。
绿杨深处:形容树木繁茂的乡村景象。
鸟声新:春天的鸟叫声显得新鲜悦耳。
劭农:劝勉农耕的意思。
肯学:不肯学习。
醺酣:喝酒醉意的状态。
吐锦茵:以华美铺垫而眠,这里形象地表达出对农业的不重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与府公一起出城郊游、关心农事的情景。诗中首句通过“雨过”和“草色匀”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以“元戎小队出城闉”表现了官员的亲民形象。第二联则具体描述了穿过田野、沟渠的道路,向农民们传递劳动的信息。第三联则通过对“红杏梢头春意好”和“绿杨深处鸟声新”的细节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最后一句“此行端为劭农设,肯学醺酣吐锦茵”则突出了此次出行的意图——为了鼓励农耕,而不是像那些沉迷于奢侈生活的人一样浪费时光。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关心民生、体察民情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月十五日陪府公出郊劝农》是宋代诗人喻良能的一首描绘农耕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喻良能,作为一位官员,积极关心民生,并参与劝农工作。
在这个时间段内,喻良能的人生际遇主要体现在他的官场生涯上。他曾在各个地方任职,对民间的农耕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在劝农过程中,他对农民的辛勤劳动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同时也为他们的困境感到忧虑。
这个时间段内的时代背景是宋朝,当时国家重视农业生产,实行了一系列的劝农政策,鼓励农民耕种,提高粮食产量。然而,由于社会矛盾、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的生活仍然困苦。这些现实情况都深深地影响了喻良能,使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农民生活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