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既游东山乘月登舟至曹娥江

标题包含
既游东山乘月登舟至曹娥江
虞江波上一帆风,天水澄明夜色空。 古体诗成岩影里,新醅酒酌月明中。 吚哑两桨止还作,欵乃数声西复东。 尘滓此时无一点,恍疑身在水晶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喻良能(1009年-1062年),字叔奇,号香山居士,又号锦里先生。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苏轼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喻良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仁宗天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平静的湖面上,虞江河畔风吹动着船只。天空与水面如此清澈,以至于夜色显得空旷。岩石上的剪影是一首古代诗歌的象征,而新酿的酒则在月光下倒映出迷人的光芒。随着两只船桨咿呀地划动,声音此起彼伏,荡漾在整个河面。在这时,仿佛能感到整个世界都纯净无垢,犹如置身于一个水晶宫殿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既游东山乘月登舟至曹娥江:标题概述了诗歌的背景,诗人先在东山游玩,然后乘着月色登上小船,一直到达曹娥江。 2. 虞江:即曹娥江,位于浙江省绍兴北部。 3. 一帆风:一片顺风的帆,这里指顺利航行。 4. 天水:天空与水面相接的景象。 5. 澄明:清澈明亮。 6. 夜色空:夜晚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夜晚景色之美。 7. 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诗体,相对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而言,其特点为形式较为自由,不受严格的平仄、对仗限制。 8. 岩影:山岩的影子,此处形容月光下岩石的轮廓。 9. 新醅酒:刚刚酿好的酒。 10. 吚哑: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 11. 两桨:指两只船桨。 12. 止还作:停息后又开始摆动。 13. 欵乃:象声词,形容船桨击水的声音。 14. 尘滓:灰尘和杂质。 15. 水晶宫: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宫殿,以水晶为柱,闪闪发光。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游历东山之后,乘月登舟至曹娥江的所见所闻。诗歌开篇以“一帆风”的形象描绘出江景,体现出游历的轻松愉快;第二句的“天水澄明夜色空”则表现了夜空的宁静和纯净,衬托出游历的氛围。接下来的“古体诗成岩影里,新醅酒酌月明中”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月下的谈笑风生,体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第五、六句的“吚哑两桨止还作,欵乃数声西复东”则以水声为线索,暗示了游船在水中的行进,以及诗人游历过程中的悠然自得。最后一句“尘滓此时无一点,恍疑身在水晶宫”则表达了诗人置身美景之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整首诗以夜色为背景,以水声为线索,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既游东山乘月登舟至曹娥江》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喻良能在他人生的晚期创作的。这个时期,喻良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时常出游、欣赏山水风光。在他的晚年生活中,更注重心灵的修养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金朝的压迫,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内政和外交措施来稳定国家局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用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喻良能身为文人,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游历东山的经历,以及在曹娥江乘月登舟的场景。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自己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