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丈室

标题包含
丈室
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 影与身为伴,琴和鹤也无。 饭时三种菜,香畔一函书。 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勉(1238年-1313年),字述之,号雪坡,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姚勉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空荡荡的书房显得格外宽敞,就像一位僧侣的生活空间。 只有影子陪伴着我,没有琴声和仙鹤为伴。 吃饭时只有三道小菜,书籍的香气弥漫在我的身边。 这地方不像僧侣住所,而是像一朵开放的昙花。
去完善
释义
【萧然】冷落的样子。 【丈室】古时有禅房一丈四方,故称丈室,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僧居】和尚的住处。 【影与身为伴】此处指诗人在丈室之中独身独居,只有影子陪伴在左右。 【琴和鹤也无】表示作者的生活没有声色犬马之扰,清静无邪。 【饭时三种菜】古代佛教徒过午不食,只吃早斋,所谓的三种菜是指瓜、茄、豆三种蔬菜。 【香畔一函书】表示诗人身边除了佛经之外没有其他书籍。 【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尽管诗人过着类似僧侣的生活,但他并没有真正地出家为僧,他的心境犹如开放的昙花一样高洁。
去完善
赏析
《丈室》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幽的禅意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远离尘世纷扰的僧侣居所。首联“萧然丈室虚,仿佛似僧居”,以“虚”字传达出空间的空旷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颔联“影与身为伴,琴和鹤也无”,通过“影”“身”“琴”“鹤”四个意象的并列,展现了诗人在静寂中的自我观照,以及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颈联“饭时三种菜,香畔一函书”,用生活中的简朴细节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敬意。尾联“不似僧家处,昙昙发几株”,通过“昙昙”的比喻,揭示出诗人对于生活本真的理解和领悟。全诗语言朴素而意味深长,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展示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禅修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丈室》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姚勉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朽,民生疾苦。 姚勉在当时已是颇有名气的文人,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深感世事艰辛,壮志难酬。在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佛教的慈悲为怀、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受感动。于是,他将内心的感慨融入诗歌之中,写下了这首《丈室》。 在诗中,姚勉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像僧侣一样远离尘嚣,潜心修道的愿望。然而,现实的种种困境让他无法实现这个梦想,只能在内心默默祈祷,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对宗教信仰的热衷。 总的来说,《丈室》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作者通过观察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慨和理想而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