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项信水墨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
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
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险峻的高山来自笔墨描绘,但精髓与技艺源于内心的领悟。
那孤独的柏树仿佛依靠云端而存,永远不朽;挂壁上的瀑布如同有声音流淌在耳边。
扇子一转动便惊起了层层波浪,映射出岸边风光;灯光回首间,落日照耀着远山,一片光明。
远来的师傅传承至今,尽管在小地方也名扬四海;在遥远的异域,也应该传播这位名叫项信的大师之名。
去完善
释义
1. 项信: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作品以险峭著称。
2. 小年师祖:指黄公望,元代著名画家,山水画大师。
3. 异域:这里指外国或远离中国的地方。
4. 转扇:转动扇子,指拨动水面产生波纹的动作。
5. 连岸动:形容波浪涌来时的动态效果。
6. 回灯:调暗灯光,使光线柔和。
7. 向日:朝着太阳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对于项信画作的赏析和赞美。全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充分展示了项信的水墨画艺术特点及影响。
首联“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主要描绘了项信画作的独特技巧。项信的作品以险峻峭拔著称,而这种险峻之感并非仅源于画笔,更是源于他的思想意境。这里突出了项信在艺术创作上的主观能动性和深远的创造力。
颔联“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则具体描绘了画面的两个主体部分:孤桧和高泉。诗句既强调了画面的构图特点,如孤桧倚云,高泉挂壁,又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画面生命力,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颈联“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则是通过对画中其他元素的描绘,进一步表现出了项信作品的生动和传神。转扇使得波光粼粼,惊动了江面;回灯映照下的落日余晖洒向群山,使山色愈发明亮。这两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尾联“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表达了诗人对方信以及其画作的崇高敬意。诗人认为,虽然方干的绘画技艺在现代已经超越了古代,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仍会铭记项信的名字和他那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整首诗行文流畅,结构严谨,凸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墨客观赏画家项信的山水画诗,创作于唐代(618-907年)。
在唐朝这个繁荣的文化时期,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种题材的绘画作品大量出现,而山水画是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项信作为当时的著名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技巧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入理解,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诗人方干(生卒年不详),字雄飞,浙江会稽人,因其才华横溢且作品广为人知,被誉为“江南才子”。他曾在会稽山阴的云门寺游学,结交了许多名士,这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项信的水墨画作品,表达了对画家精湛技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