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园

标题包含
幽园
幽园有嘉植,盛夏乃繁阴。 竹节见青眼,榴花开赤心。 楼高可遐览,地近无远寻。 时能卜胜地,于此盍朋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夏天的时候树荫繁茂。竹子挺直,石榴花开出一片赤诚之心。高楼耸立,让人可以登高望远;这里距离很近,不需要走太远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正好适合朋友们一起来享受。
去完善
释义
《幽园》:作者是宋代诗人晁公溯,这是一首描绘园林景象的诗。 1. 嘉植:美好植物,指园林里的各种美丽的花木。 2. 盛夏:夏天最热的时候,这里指夏天的季节。 3. 乃:于是,就。 4. 繁阴:繁茂的树荫,形容树木郁郁葱葱的样子。 5. 竹节见青眼:竹子挺拔向上,寓意直冲云霄的壮志。这里的“青眼”指的是绿色的竹叶。 6. 榴花开赤心:石榴花鲜红如火,象征着赤诚热烈的心意。 7. 楼高可遐览:高楼视野开阔,可以眺望远方的美景。 8. 地近无远寻:地理环境优越,无须走太远就能找到美好的景致。 9. 时能卜胜地:时常能找到风景优美的处所。 10. 盍:动词,会合、聚集。 11. 朋簪:朋友相聚。簪,指插在发髻上的饰物,这里是比喻朋友们如簪子般紧密相依。
去完善
赏析
《幽园》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描绘园林景色的五言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幽园中盛夏时的美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氛围。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幽园有嘉植,盛夏乃繁阴”,描述了幽园中的美好植物在炎炎夏日中为人们带来凉爽的树荫。“嘉植”指美好的植物,“繁阴”形容树木郁郁葱葱,遮挡阳光,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纳凉之地。这一联概括了幽园的基本特点——环境优美、绿意盎然。 颔联“竹节见青眼,榴花开赤心”,进一步描绘了幽园中的细节。诗人观察到竹子生长的过程中,节节向上,犹如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石榴花盛开,红艳如心,象征着炽热的情怀。这一联将视野聚焦于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上,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热情和高尚品质的赞美。 颈联“楼高可遐览,地近无远寻”,表达了诗人在幽园中登高望远的心情。高楼高耸,可以眺望远方的美景;地处近郊,不必远行就能探寻到美好的景致。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尾联“时能卜胜地,于此盍朋簪”,表示诗人时常寻找幽静美丽的胜景,与朋友一起在此相聚。“卜胜地”意为选择优美的风景地点,“盍朋簪”则表达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愿望。结尾两句强调诗人在幽园中感受到的美好生活,同时传达出诗人珍视友谊的思想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园》是南宋著名诗人晁公溯的一首描绘园林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至1194年间,这是晁公溯在南宋担任地方官员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江南的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和杭州的西湖等。这些园林的秀丽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幽园》这首诗中,晁公溯通过对幽园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格。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反映了晁公溯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的人文素养和对园林文化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