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 其二
田家一路到村南,尽是农人野叟谈。
鸟过江来平入树,牛沿堤去倒行潭。
蜻蜓影下波纹皱,䆉䅉穗中秋意含。
日暮东坡浑似画,倚风无数水荭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田家的路上走到村南,都是农民和乡下老人在聊天。
鸟儿从江面飞过落在树上,牛群沿着河岸走过倒影映在潭水中。
蜻蜓在水面上激起波纹,稻穗在秋天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夕阳下的东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微风吹拂着繁茂的水蓼草。
去完善
释义
《移居 其二》
丘葵
1. 田家: 指农家, 乡村人家。
2. 村南: 村子南边。
3. 野叟: 年老的村民。
4. 江: 江河,此处指代鸟飞过的空间。
5. 平入树: 鸟儿轻轻掠过树枝。
6. 堤: 河堤。
7. 潭: 池塘。
8. 蜻蜓影下波纹皱: 波纹在蜻蜓的影子下显得更明显。
9. 䆉䅉穗中: 在麦穗中。
10. 秋意含: 蕴含着秋天的气息。
11. 日暮: 傍晚。
12. 东坡: 东坡是苏轼的号,这里指的是诗人在观赏乡村景色的地点。
13. 倚风: 随风摇动。
14. 水荭: 一种水生植物,又名红蓼,它的叶子和花被风吹动时形态迷人。
15. 无数: 许多。
16. 酣: 享受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移居田园的所见所闻。首联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田间村头,与农人野叟交谈,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颔联以飞鸟和牛的行动轨迹为线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颈联通过对水面波纹和植物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到来。尾联则通过夕阳下的东坡如画的美景,以及无数随风摇曳的水荭花,将整首诗的氛围推向高潮。全诗语言质朴,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移居 其二》是宋代诗人丘葵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丘葵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告别了家乡的繁华生活,选择移居到一个更加宁静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这为他创作出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政权长期对立,战争频繁。在这个背景下,许多人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也对个人的生活充满了不安。而丘葵的选择则代表了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们渴望远离尘嚣,过上恬静的生活,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困扰。
这首《移居 其二》正是丘葵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移居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丘葵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