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
云澹风微日未低,瘦藤扶到小桥西。
林花过雨相争发,谷鸟无人自在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云朵稀疏,微风轻拂,太阳还未落下。我拄着瘦弱的藤杖,一路走到小桥西边。树林里的花儿在雨后争相盛开,山谷里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仿佛没有人打扰它们。
去完善
释义
1. 云澹风微:指天空中的云朵稀薄且风轻轻吹动。
2. 日未低:太阳还未落山,意指时间尚早。
3. 瘦藤:枯瘦的藤蔓。
4. 小桥西:指小桥上西边的位置。
5. 林花:树林中的花朵。
6. 过雨:下过雨后。
7. 争发:争相生长开花。
8. 谷鸟:山谷里的鸟儿。
9. 自在啼:自由地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感官元素,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以表现他对该场景的独特感受。首先,“云澹风微日未低”一句通过视觉描述了当天的天气状况,云朵稀薄,微风拂面,太阳尚未落山,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下来,“瘦藤扶到小桥西”中的“瘦藤”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触感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感。然后,“林花过雨相争发,谷鸟无人自在啼”两句,则是通过听觉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雨滴滋润着花朵争相绽放,山谷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种感官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桥西》是南宋诗人朱继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桥西游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继芳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朱继芳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他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朱继芳通过对桥西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描述了自己在桥西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如“岸柳青青麦穗齐”、“墙头立马看槐黄”等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他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和故乡的回忆,如“曾记花开时节下牛王”、“白发三千丈,愁人如不见”等诗句,抒发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