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蓬松袒跣倒骑牛,折得山花便满头。
强使倡歌浑不听,听它天籁自鸣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松地披着衣服,光着脚在牛背上斜坐,顺手摘下山间的花朵就戴满一头。强制让人唱歌也听不进去,还是让大自然的声音自由地回荡吧。
去完善
释义
1. 蓬松:指头发松散不束的样子。
2. 袒跣:即“袒胸赤足”,指露出胸部和光着脚走路。
3. 骑牛:骑马以外的另一种代步方式,这里指牧童放牧的方式。
4. 折得山花:从山中采来的花朵。
5. 强使倡歌:强迫牧童唱歌。
6. 浑不听:完全不理会。
7. 天籁: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8. 自鸣休:自己发出声音供人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牧童》诗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诗人通过松敞、赤足、倒骑牛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形象。同时,牧童折取山花满头的举动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牧童》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南宋与金朝对峙,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释居简,字敬叟,号北涧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早年曾参政,后因直言被贬为福建提点刑狱,后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民间疾苦,遂投身佛教,成为一位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表现了对百姓的关切之情。
《牧童》一诗描述了牧童放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关爱。这首诗展现了释居简关注民生、体察百姓疾苦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