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仙人塘

标题包含
仙人塘
陂塘一曲水泓澄,山簇瑶台十二层。 剩脉余膏流不尽,芝田蕙圃岁常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的水波荡漾着倒影,群山环绕着一座座如仙境般的瑶台。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香草和鲜花在田间常年茂盛。
去完善
释义
陂塘:池塘的别称。 一曲:一首。 水泓澄: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山簇:聚集的山峰。 瑶台:神话中神仙所居的玉砌的楼台。 十二层:表示众多的山峰。 剩脉:遗留下来的脉络。 余膏:剩余的土地资源。 流不尽:流淌不息。 芝田:古人想象中的仙境中的良田。 蕙圃:种植蕙草的地方。 岁常登:每年都能丰收。
去完善
赏析
《仙人塘》是南宋诗人陈岩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诗中,作者以仙人塘为背景,通过对塘水的清澈、山的层叠以及土地的肥沃等方面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陂塘一曲水泓澄”,开篇就描写了池塘的水面清澈明亮,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这里的“陂塘”指的是池塘,而“泓澄”则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清澈和宁静。诗人以“一曲”来形容池塘的形状,使其更具有动态感。 “山簇瑶台十二层”,这句话描述了池塘周围的山峦层叠,如同传说中的仙境一般。“瑶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山峦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十二层”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峦的层叠和深远。 “剩脉余膏流不尽”,这句诗进一步描写了池塘周围的地理特征。“剩脉”和“余膏”都是地质学的术语,分别指山脉和水源。这里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池塘的地理环境,突出了其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的特点。 “芝田蕙圃岁常登”,最后一句诗则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芝田”和“蕙圃”都是比喻肥沃的土地,这里用来形容池塘附近的农田。而“岁常登”则表示这些农田每年都会丰收,体现了土地的富饶和农作物的繁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人塘》是唐朝诗人陈岩所创作的一首描绘神仙美景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正是唐朝盛世的开端。在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陈岩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 陈岩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然而,在他所处的时代,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陈岩虽然出身贵族,但他深知民间疾苦,因此他的诗篇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仙人塘》一诗中,他通过描绘仙境的美景,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此外,陈岩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唐朝文坛繁荣之际。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等都在此时活跃于诗坛。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陈岩受到这些文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他的诗篇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