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滴水岩

标题包含
滴水岩
点溜常穿石眼寒,藓纹如绣不曾干。 山头一滴曹溪水,山下人人仰面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滴持续穿透石头,使石头显得冰冷,青苔如同精致的刺绣,始终湿润。山头上的一滴曹溪水落下,让人们纷纷抬头欣赏。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点溜:指从高处落下的水滴。 2. 穿:穿过。 3. 石眼:石头上的凹陷处或孔洞。 4. 藓纹:苔藓的痕迹。 5. 绣:刺绣,此处形象地描绘出苔藓的纹理。 6. 曹溪水:曹溪,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以其泉水而得名。此处以曹溪水代指高山流水。
去完善
赏析
《滴水岩》一诗以滴水和岩石为载体,通过对景观的描绘和对山水之景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思考。 首句“点溜常穿石眼寒”形象地描绘了滴水穿石的景象,“石眼寒”表现了岩石的坚硬与韧性,这滴水在诗人眼中成为一种力量的传递,体现出持久与恒心的力量。 次句“藓纹如绣不曾干”则描绘了青苔滋生、湿润繁茂的环境,以比喻的手法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山头一滴曹溪水,山下人人仰面看。”通过叙述山头的滴水以及山下的世人对于这滴水的瞩目,赋予滴水以一种神秘而崇高的象征意义。这里的“曹溪”指的是六祖惠能说法之处,寓意禅宗心法;“仰面看”意味着众人对智慧及真理的敬仰。这首诗中的滴水因此被赋予了深厚的哲学意味,暗示着生命力的源泉和精神寄托所在。 整体而言,《滴水岩》这首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滴水岩》是南宋诗人陈岩的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陈岩作为一位士人,曾参与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曾一度寄情于山水,过着隐逸的生活。 在陈岩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然而,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南宋朝廷对内实行官僚体制,对外采取妥协政策,以求苟安。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许多文人志士产生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种背景下,陈岩通过描绘滴水岩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描述了滴水岩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