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秋时节,树林里的叶子正在逐渐变得稀疏和枯黄,而在众多珍稀的花卉中,它独占鳌头,成为最美丽的一朵。它很容易就能绽放出三百朵花蕾,这样的勇气让它无惧秋天的寒冷和严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林:指众多树林。
2. 疏黄:秋天树木逐渐变黄的景色。
3. 占得:得到。
4. 珍丛:珍贵的花木丛。
5. 第一芳:形容木芙蓉盛开的美丽景象。
6. 容易:轻易地。
7. 三百朵:指木芙蓉盛开的花数量多。
8. 秋霜:秋天的寒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秋日木芙蓉盛开为主题,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首句“千林寒叶正疏黄”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黄叶凋零,生机衰减。然而,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占得珍丛第一芳”的木芙蓉花,以此突显其顽强的生命力与独有的美丽。在接下来的两句中,“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尽管秋天寒气袭人,但木芙蓉依然容易地绽开出三百朵花,彰显出她无畏寒冷的精神风貌。全诗以其雄浑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及浓烈的情感,完美地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生灵顽强生命的赞美和对生活热情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是北宋诗人陈襄在公元1068年左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陈襄生活在北宋中期,曾任尚书左丞、枢密使等职,历任地方官,政绩斐然,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治理才能。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还是一位文人墨客,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这首诗歌的创作时期,正值北宋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宋仁宗在位期间,改革政策频繁出台,社会生产逐渐恢复,民众生活趋于安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襄得以关注民生,关心政治,发挥其执政才干。
陈襄身为朝廷重臣,他的诗才并不亚于其他文人。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中和堂的木芙蓉盛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陈襄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以及他在那个特殊时代的独特见解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