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遗吴冲卿大飨碑文

标题包含
遗吴冲卿大飨碑文
苍碑剥龙螭,突兀古殿侧。 世变文字异,岁久苔藓蚀。 谅非好事者,尘土未尝拭。 我来仰首看,百过不自息。 曩者魏方盛,帝丕托威德。 驰驱百万众,南指斗牛域。 誓将殄氛祲,饮马长江邑。 翠华鬰回翔,高会夸故国。 肃肃环佩响,煌煌羽旄饰。 鼓钟何镗鎝,淮汉为震仄。 罢飨示得意,摛文永镵勒。 从臣梁孟皇,隶法当世特。 奉诏无与让,淋漓奋其墨。 尔来几千岁,卓卓见筋力。 端庄九鼎重,劲挺群珪植。 威仪商山老,气象汉庭直。 惟昔铭栒戈,先儒固难迹。 况我鄙陋极,视此空叹惜。 常恐日磨灭,不辨点与画。 呼工模于纸,一扫见白黑。 缄包比琼瑶,把玩废寝食。 于时大经九,有诏讲谬忒。 刊之太学中,为后代法式。 冲卿邦家彦,学问古今积。 辞端海鲸运,笔力霜鸷击。 况兹服儒官,洒翰固其职。 楷模所流传,历世动千百。 自非体法正,徒使观者惑。 厥初篆草隶,根本君已极。 聊持钉张玩,庶以参得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石碑上龙形雕刻剥落严重,巍然耸立在古殿一侧。世间沧桑变化,文字形式不断演变,岁月久远使得碑文苔藓侵蚀。料想此碑并非好事者所为,已然尘封未擦拭。我来此处抬头瞻仰,反复观看而心潮澎湃。昔日魏朝如日中天,皇帝寄望于此碑显耀神威。号召百万雄师,挥师南下直指斗牛星座。发誓要扫清天下浊气,饮马长江之城。御驾巡游,宴会在故地举行。环佩肃穆作响,光彩夺目的旗帜装点壮丽河山。钟声悠扬,淮河、汉水一带为之震撼。宴会结束彰显征服四海的雄心壮志,并将这些佳话永远镌刻。担任书写任务的梁孟皇书法独步天下,领受皇帝旨意无有推让,充满激情地挥毫泼墨。至今已逾千年,碑文依然筋骨分明,端庄稳重如九鼎之重,雄健挺拔如群玉耸立。风貌威严堪比商山四皓,气质肃穆仿若汉朝朝堂。往昔先贤难以临摹这碑文的韵味,更何况我等浅学之人只能望而兴叹。深忧字迹日渐磨损,无法辨认笔画。于是找来工匠拓印在纸上,扫一眼就能见到黑白分明的字迹。珍藏在美玉般的纸张里,日夜把玩不舍离弃。当时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皇帝下诏讲述谬误之处。在太学中刊刻此碑,作为后代效法的典范。冲卿是国家的才子,学识渊博贯通古今。辞章如大海波涛翻滚,文笔如雄鹰搏击霜雪。何况他身为儒士,挥洒笔墨乃是职责所在。世代传颂的碑文榜样数不胜数,如果不是书法正统,只会让人看后更加困惑。最初的篆书、草书和隶书,君王的书法已是极致。姑且拿着字帖观摩研习,希望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去完善
释义
1. 苍碑剥龙螭:苍老的石碑上雕刻着龙形图案,年久失修,已经斑驳不清。 2. 突兀古殿侧:这块石碑独立在古老的宫殿旁,显得格外显眼。 3. 世变文字异:随着时代变迁,碑文的字形和写法也有所改变。 4. 岁久苔藓蚀: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已被青苔侵蚀。 5. 谅非好事者:大概不是个喜欢收藏古董的人。 6. 尘土未尝拭:碑上的尘土未被清理过。 7. 我来仰首看:作者来到石碑前抬头观看。 8. 百过不自息:多次观看仍意犹未尽。 9. 曩者魏方盛:昔日魏国正值鼎盛时期。 10. 帝丕托威德:皇帝把他的威严与恩泽寄托给大臣们。 11. 驰驱百万众:指挥百万雄师。 12. 南指斗牛域:挥军南下,直指南方的疆域。 13. 誓将殄氛祲:发誓要消除祸患,平定天下。 14. 饮马长江邑:在长江边整顿兵马。 15. 翠华郁回翔:皇帝的仪仗队在天地间回旋飞翔。 16. 高会夸故国:盛大宴会上,炫耀自己的祖国。 17. 肃肃环佩响:玉佩发出清脆的响声。 18. 煌煌羽旄饰:装饰华丽的羽毛旗帜。 19. 鼓钟何镗鎝:敲击钟鼓的声音宏大。 20. 淮汉为震仄: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都被这声音震撼。 21. 罢飨示得意:宴会结束后,皇帝展示了自己的威望和壮志。 22. 摛文永镵勒:将这次宴会的盛况用文章永久地镌刻下来。 23. 从臣梁孟皇:随从的大臣梁孟皇。 24. 隶法当世特:擅长楷书书法,是当时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25. 奉诏无与让:接受皇帝的命令,无人可以与之相比。 26. 淋漓奋其墨:挥洒自如地书写。 27. 尔来几千岁:距离那时已有几千年了。 28. 卓卓见筋力: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29. 端庄九鼎重:字体端庄稳重,犹如九鼎一般。 30. 劲挺群珪植:笔画刚劲挺拔,如同群玉林立。 31. 威仪商山老:皇帝的威严如同商山的老人。 32. 气象汉庭直:汉朝廷上的气氛庄重而正直。 33. 惟昔铭栒戈:古代铭文中的军事纪律。 34. 先儒固难迹:古代的儒家学者也无法评论这些铭文。 35. 况我鄙陋极:更何况我是如此粗俗无知。 36. 视此空叹惜:看到这些作品只能感叹自己的无知。 37. 常恐日磨灭:时常担忧这些作品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 38. 不辨点与画:无法分辨其中的笔画和结构。 39. 呼工模于纸:叫工人将碑文复制在纸上。 40. 一扫见白黑:一旦仔细观看就能明白其中的黑白之处。 41. 缄包比琼瑶:将复制品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如同对待美玉一般。 42. 把玩废寝食:整日欣赏这幅作品,甚至忘记吃饭睡觉。 43. 于时大经九:在那个时代,大经九是一个非常盛大的活动。 44. 有诏讲谬忒:皇帝下诏令讨论学术问题。 45. 刊之太学中:将这些作品刻在太学之中。 46. 为后代法式:成为后代学习的典范。 47. 冲卿邦家彦:冲卿是国家的人才。 48. 学问古今积:学识渊博,了解古今之事。 49. 辞端海鲸运:比喻韩维的文采如同海洋中的鲸鱼般波澜壮阔。 50. 笔力霜鸷击:形容他的书法如同一只猛禽般刚劲有力。 51. 况兹服儒官:何况他还在儒士的行列之中。 52. 洒翰固其职:他的职责就是写出优美文章。 53. 楷模所流传:他的作品作为榜样广为流传。 54. 历世动千百:历经数世,流传的作品数量众多。 55. 自非体法正:除非具有正确的书法规范。 56. 徒使观者惑:否则只会让人困惑不解。 57. 厥初篆草隶:最初的汉字形态是篆书、草书和隶书。 58. 根本君已极:这些字体的根本在于书法家个人的修为。 59. 聊持钉张玩:简单地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来欣赏。 60. 庶以参得失: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了解自己的得失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座古碑的描绘,引发出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慨。诗人在参观古碑时,看到了岁月流逝的痕迹,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他回忆起古代皇帝出征南方的场景,通过描述皇帝的威严、大臣的忠诚以及士兵的勇猛,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壮丽景象。接着诗人提到,当时有一位名叫梁孟皇的大臣,他的书法独步天下,奉诏为这次盛会题词,使这次活动永远地镌刻在历史上。 诗人感叹自己才疏学浅,无法像先贤那样留下传世的墨宝,于是他找来工匠拓印碑文,以便仔细研究学习。诗人在翻阅这些拓片时,仿佛看到了黑白分明的历史画卷,感慨万千。最后诗人提到,他希望这幅碑文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并称赞吴冲卿是博学多才的人物,他的书法堪称楷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遗吴冲卿大飨碑文》是北宋诗人韩维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3年,即北宋神宗熙宁六年。 在这个时期,韩维正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的职务,参与朝政决策,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当时文人风气和朝廷政策的深刻影响。这一时期的韩维在文学上主张“复古”,强调诗人的道德修养和诗作的思想内涵,反对浮华靡丽之风。 此外,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之中。神宗皇帝即位后,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新法以图国家富强。然而,这场变革却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反对,他们认为新法过于激进,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韩维作为一位持保守态度的士人,对这场变革表现出一定的担忧和不认同。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韩维创作了这首《遗吴冲卿大飨碑文》。诗中通过对祭祀礼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古今祭祀礼仪的差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