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
白日悬虚空,春秋变寒暄。
但流地上影,不照地下魂。
惨惨暗陋巷,炎炎曜荜门。
浮生荡无根,万古悲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普照在天空中,春夏秋冬更替使天气或冷或暖。
然而,它只在地上投下影子,却无法照亮地下的灵魂。
阴暗的小巷子显得凄凉暗淡,而简陋的柴扉却沐浴在阳光里。
人生就像水波一样浮荡不定,没有根基;千秋万代,都在为人生的黄昏而悲叹。
去完善
释义
1. 白日:指太阳。
2. 悬虚空:指悬挂在天空中。
3. 春秋:春天和秋天,这里指时间。
4. 寒暄:指冷暖的变化。
5. 但:只。
6. 流:流动,照射。
7. 地上影:指地面上的影子。
8. 不照:不照射。
9. 地下魂:指地下的灵魂,这里指死去的人。
10. 惨惨:昏暗的样子。
11. 暗陋巷:指阴暗破旧的巷子。
12. 炎炎:炎热的样子。
13. 曜:照耀。
14. 荜门:用荆条或竹子编的门,形容简陋的房屋。
15.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16. 荡:漂泊不定。
17. 万古:漫长的岁月。
去完善
赏析
《白日》这首诗通过对白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伤和孤独之感。首联“白日悬虚空,春秋变寒暄”,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为整首诗营造了苍茫的氛围。颔联“但流地上影,不照地下魂”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生命无法把握的无奈与悲哀。颈联“惨惨暗陋巷,炎炎曜荜门”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这种情感具体化。尾联“浮生荡无根,万古悲黄昏”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永恒宇宙的忧虑。全诗借景抒情,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造诣和敏锐的生命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日》是唐代诗人李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李复,字子玄,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他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李复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
在《白日》这首诗中,李复通过对白日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通过对白日的描绘,表达了对光明、温暖的渴望,以及对黑暗、寒冷的厌恶。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