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
帷幄言犹在,山林迹已迁。 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 浑厚风神粹,恢宏德度全。 直应天夺速,何物恨鸢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人的话语仍铭记在心,山间的痕迹已经改变。登上高位的怀疑却过早显贵,福祉安康总觉得缺少长久的岁月。深邃的气质浑然一体,德行气量恢弘完整。真应该让苍天拿取速度,怎么会让人遗憾地抱怨负担太重。
去完善
释义
1. "故丞相高平范公":此处的"故丞相"是对已故的丞相的尊称,"高平"是范公的籍贯,即今天的山西高平县。 2. "帷幄言犹在,山林迹已迁":此联描述了范公虽已离世,但他昔日在幕帐中商议军事的策略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他在山中的遗迹已经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帷幄"指代的是古代军队的指挥部。 3. "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这两句赞美了范公早年就受到朝廷的重视,登上高位;但又遗憾他没能享受更长久的人生,得到更多的福报。"登庸"为成语,意为选拔提升,此处指成为丞相。"福艾"指的是福祉与吉祥。 4. "浑厚风神粹,恢宏德度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公的极高评价,说他性格浑厚且风度翩翩,品德高尚且有恢弘的气度。"风神"指的是风采和神情。"德度"是品德与气度的合称。 5. "直应天夺速,何物恨鸢肩":这两句写诗人感叹命运的无常,本应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却又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压在肩膀上。"鸢肩"是古人形容驼背的形象比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挽歌是綦崇礼悼念已故丞相范仲淹所作。诗人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范公的离世,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惋惜之情。 首联"帷幄言犹在,山林迹已迁"中,"帷幄"代指朝堂,而"山林"则是隐逸的象征,形象地展现了范公生前才智横溢、功绩卓著的形象以及他隐退后安详宁静的生活。这句表达了诗人的追思之情。 颔联"登庸疑早贵,福艾欠长年"则是为范公未及尽享富贵和长寿而感慨。"登庸"意指提拔,"福艾"即幸福。两句流露出对范公过早辞世的哀伤。 颈联"浑厚风神粹,恢宏德度全"高度评价了范公的品德和才学。诗人用"浑厚"、"风神粹"来赞美范公卓越的风度和深沉的情感;"恢宏德度全"则赞赏他道德高尚、襟怀宽广的品格。 尾联"直应天夺速,何物恨鸢肩"感叹天道无常,上天竟让这样一位贤能之人过早离去。"鸢肩"在此处意为双肩负载重责,与"恨"字构成反讽效果,强调天妒英才的现实令人生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故丞相高平范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是由南宋诗人綦崇礼所作。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固,但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依然严重。而綦崇礼作为南宋官员,其人生际遇与时代紧密相连。他曾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起居舍人等职,颇有政治才干,却因时局不稳而未能大展宏图。在创作此诗时,綦崇礼正在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一职,虽为文臣之极位,却仍心系国家安危。 范公是南宋名相范仲淹,曾任宰相,因其品德高尚、政绩显著而被后人尊称为“高平”。綦崇礼作此挽歌辞来悼念故去的范公,通过赞美范公的丰功伟业以及对他高尚品质的敬仰,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