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一
学古方从仕,投闲遂屏居。 声华芸省旧,风采柏台余。 黄壤归何速,青云志莫舒。 推财均室尽,遗子有家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习古代的方法进入官场,在闲暇时选择隐居。 过去的声誉和才华依然闪耀在朝廷中,风度犹存于御史台。 黄土埋身之期已不远,青云之志无法舒展。 财产分配给兄弟姊妹,留给孩子们的只有家书。
去完善
释义
1. 方从仕:指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2. 投闲:这里指辞官回乡过隐逸生活。 3. 屏居:即隐居。 4. 声华:声誉、名声。 5. 芸省:古代中央官署的别称,这里代指朝廷。 6. 柏台:汉代御史台的别称,这里借指监察官员。 7. 黄壤:指埋葬亡人的墓地。 8. 青云志:比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9. 推财均室尽:将家产分给众人,意为没有留下遗产。 10. 遗子有家书:留给子女的是家中的道德家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綦崇礼为悼念已故的李察院所作的挽歌之一。诗歌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已故李察院的敬意和哀痛。 "学古方从仕,投闲遂屏居"这一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方李察院生平事迹的回顾。"学古方从仕"意味着李察院曾在学术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后投身官场担任要职。"投闲遂屏居"则指出在李察院从仕后期,他选择了隐退,过上宁静的生活。 "声华芸省旧,风采柏台余"是对李察院生前功绩和品质的颂扬。"声华芸省旧"描绘了李察院昔日在官场的名声与威望。"风采柏台余"则是赞美他在政治上所表现出的独特风度和才能。 "黄壤归何速,青云志莫舒"是对李察院英年早逝的感叹。"黄壤归何速"是说他的离世来得太快,令人措手不及。"青云志莫舒"则是惋惜他的壮志未能完全施展便已离去。 "推财均室尽,遗子有家书"则是诗人在感慨李察院离世的同时,对他遗产分配的处理方式的赞美。"推财均室尽"指他将财产公平地分给了家人。"遗子有家书"表明李察院留下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与智慧给家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故李察院挽歌辞二首 其一》,是由南宋文学家綦崇礼所作。创作时间是公元1168年,这一时期正是宋金对峙的动荡时期,南方为南宋,北方为金国。 作为南宋的文人官员,綦崇礼在与北方金国的抗争中展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他在诗中的悲痛和悼念之情,既是对友人离去的深深哀痛,也是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忧虑。此外,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忠诚、敬业的品质的赞誉,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朝政腐败,国力衰弱,外患严重。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綦崇礼却能够坚守文人的道德情操,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建言献策,展现出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种精神和品质,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