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粲
春风穆穆,有粲若鋈。
独出者英,既亭既矗。
孰刻之玉,公旰玩兮忘{掬扌换饣}。
春雨涔涔,有粲若琳。
八出者须,既挺既参,
孰刻之金,公旰玩兮忘簪。
八表一里,盖九畴云尔。
英须如之,亦也之{上艹下隋}。
一中八边,盖九州云然。
英须如之,亦孔之{上艹下津}。
九畴之中,屹其皇极。
彼孔{上艹下隋}兮,中兮若屹。
九州之中。岿其王畿。
彼孔{上艹下律}兮,中兮独岿。
中者得所,旁者得侣。
主董其臣,臣扈其主。
它华岂不须,莫如此都。
与天地合,自然之符。
它花岂不蕊,莫如此微。
与天地合,自然之礼。
游仙感止,心兮朝真。
游贵感止,心兮拱辰。
天予平园,仙爱之阑。
英左英右,几须卓立。
公岂不怀,向为辅弼。
天予平园,仙爱之瑛,
英前英后,几须勃兴。
公岂不怀,向为疑丞。
天予平园,仙爱之阑。
英奥英窔,几须夐奋。
公岂不怀,向为藩翰。
有衔大恩,不亡至尊。
梦游魏阙,觉在陶门。
胸中有兮乐国,天下无兮平园。
华来自北,悦公之色。
公饮酒兮,兴玉于适。
却老还童,与华同泽。
华闓自春,怡公之神。
公赋诗兮,兴发于贞。
陶情归性,与华同纯。
纯极兮生白,白极兮招涅。
矫入太素,文反于质。
驯归太玄,白守以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景色温柔而美好,就像光亮洁白的金属。
独自站立的植物有英雄之气概,它们坚固而耸立。
是谁把它们雕刻成玉石般的模样?是公在夜以继日的欣赏啊。
春天的雨水多而细密,像晶莹的宝玉。
众多的植物慢慢生长出来,它们既挺拔又繁茂。
是谁把它们描绘成金子般的模样?是公在夜以继日的欣赏啊。
天上的八表和地上的表里如一,就是所谓的九畴。
那些植物如同英勇的英雄,坚守自己的阵地。
单一的中心和八个侧面,构成了整个九州。
植物们如同勇敢的战士,坚守在各个角落。
在九畴的中心,屹立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那些勇敢的战士们,在中土大地坚韧不拔。
在九州的中部,屹立着王室的核心。
那些勇敢的战士们,在中央地带坚守阵地。
居中者得其所,而居旁者得到同伴。
君主率领大臣,大臣辅佐君主。
其他的花难道不需要养分吗?但是没有像这样美好的地方。
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自然的馈赠。
其他的花难道没有花蕊吗?但是没有像这样精致的地方。
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自然的礼仪。
当游仙的情感停止流动,心灵开始向往真理。
当高贵者的情感停止流动,心灵开始走向星辰。
上天赐予的平地,仙人热爱它的边缘。
无论左右,植物们都要勇敢地站立。
公难道不能心怀感激,作为辅助力量?
上天赐予的平地,仙人热爱它的中心。
无论在深处还是隐蔽处,植物们都要努力生长。
公难道不能心怀感激,作为国家的守护者?
上天赐予的平地,仙人热爱它的边缘。
无论在幽静还是在深邃处,植物们都要奋力向前。
公难道不能心怀感激,作为国家的藩屏?
心中承载着巨大的恩情,永不忘记高贵的地位。
梦见自己在朝廷中游荡,醒来时却在陶渊明的门前。
心中有快乐的国度,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土地。
花朵从北方带来喜悦,让公的脸色愉悦。
公喝酒的时候,心情也随之好转。
使人生得到安宁和愉悦,跟花朵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花朵的春天带来欢愉,让公的精神愉快。
公写诗的时候,情感也从内心得到释放。
陶冶性情归于本性,跟花朵共享那份纯真。
最纯的境界会带来光明,最白的境界会带来新生。
恢复到原始的状态,文章也要回到质朴的本质。
教育要回归基本,保持清白的心境。
去完善
释义
1. 穆穆:形容温和美好的样子。
2. 有粲若鋈:这句诗用来形容春天景色明媚。“有粲”意指光彩照耀。“若鋈”意为如同擦拭过的金属一样光洁明亮。
3. 独出者英:这句话赞美独立特行的人材出众。其中,“独出”是指才能出众的人,“英”指的是人才。
4. 公旰玩兮忘{掬扌换饣}:诗句描述了领导者废寝忘食地欣赏并珍视有才之人。其中,“公”指的是君王,“旰”是夜以继日的意思,“忘{掬扌换饣}”表示达到忘我的程度。
5. 春雨涔涔,有粲若琳:这两句描述春天的雨水充沛,万物生长。其中,“涔涔”形容雨水下个不停的样子,“有粲若琳”则形容春光璀璨如同玉石般的美景。
6. 八出者须:这是赞美植物的旺盛生命力。其中,“八出”代表植物生长的各个方向,“须”在这里是指植物的茎和枝。
7. 孰刻之玉:这句诗是说谁能够雕刻出这么美的玉石。其中,“孰”是疑问代词,“刻之玉”表示精心雕刻的玉石。
8. 公旰玩兮忘簪:这句诗描绘了君主日夜欣赏美景以至于忘记了头上的簪子。其中,“忘簪”指的是达到了忘我陶醉的状态。
9. 盖九畴云尔:这句话是概述“九畴”的内容。其中,“盖”是大概的意思,“九畴”是指古代中国的九个治国之道。
10. 英须如之:这句诗赞美英须(应该是草木之类的植物)的美。其中,“如之”意思是如同英须一般。
11. 中兮若屹:这句话称赞中心位置的重要性。其中,“中兮”表示处于中间位置,“若屹”是如同山岳一般坚定稳固。
12. 岿其王畿:这句诗强调国家的首都地位十分重要。其中,“岿”是稳重的意思,“王畿”是指皇帝的直接统治区域。
13. 与天地合,自然之符:这两句诗歌颂自然规律与天地和谐。其中,“与天地合”表示与天地融为一体,“自然之符”意味着自然规律的体现。
14. 卓立:屹立不倒之意。
15. 辅弼:辅助君主的官员,即宰相。
16. 藩翰:指藩国的国君。这里可能指地方官吏。
17. 魏阙:原是古代宫门前的两座高建筑物,后来用来借指朝廷或帝位。
18. 陶门:这里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家门。
去完善
赏析
《有粲》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的美好景致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感叹。开篇“春风穆穆,有粲若鋈”,作者用春风的温柔形象比喻出盛放的花朵,它们就像精致的金属器皿一样闪闪发光,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比春雨中的花朵和玉石、黄金等珍贵物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这些花朵就如同被精雕细琢的宝石一般美丽,而人们对它们的欣赏也会忘却时间的流逝。
此外,诗歌还通过描绘九畴、九州等广阔的世界,强调了花朵在这其中的独特地位。同时,诗人借“英须如之,亦孔之{上艹下津}”以及“心兮朝真”等诗句,传达出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在“游贵感止,心兮拱辰”一节,诗人表示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会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最后,全诗以“有衔大恩,不亡至尊。梦游魏阙,觉在陶门。胸中有兮乐国,天下无兮平园。”结束,意味着诗人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这种精神境界的升华,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有粲》是南宋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当时曾丰正在荆州任知州,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
在这一年里,曾丰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他在荆州任职期间,不仅需要处理政务,还要关注民生问题。他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提倡廉洁从政,努力为人民谋福祉。然而,由于官场腐败,他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特殊时期。金兵南侵,国家分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曾丰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政治家,对这种现状深感痛心。他在诗中写道:“粲粲一筐蜡,皎皎千里月”,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