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其二
精英攸结,霜莫之折。
小字女节,公生烈烈。
精英攸凝,霜莫之陵。
小字女茎,公生亭亭。
女茎曰咄,挺其自拔。
涵濡天渥,吾不如女叶。
女叶曰嗟,偃其自奢。
渐寖天和,吾不如女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华横溢的精英们汇聚在一起,犹如霜雪中傲立的松柏,凛然不可折。
纤细的小字描绘出女子的坚韧品质,她们的精神如同烈火般炽热。
才华横溢的精英们团结一心,犹如霜雪中屹立不倒的山峰,威严而不可撼动。
女性的力量如同草木生长的坚韧,她们的精神风貌如同青翠挺拔的茎叶,绿意盎然。
女性力量的崛起,靠的是自己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犹如草木伸展出的茎叶,茁壮成长,自力更生。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无尽的恩泽和包容,我无法与女子们的坚韧相比。
女性成长的历程中,她们有感慨,也有自豪,尽管有时会感到艰难,但是她们在自然和人类的包容中成长,展现出更加美好的样子,我无法与女子们的成长相比。
去完善
释义
"精英攸结,霜莫之折":精英,指植物最顶端的嫩芽;攸,所;结,凝聚;霜,即寒冷的天气;莫,不;折,折断。这句诗的意思是,植物顶端的嫩芽在寒冷的秋天凝聚力量,寒霜也无法使其折断。
"小字女节,公生烈烈":小字,即名字;女节,是一个人的名字;公,即先生,指作者自己;生,即出生;烈烈,形容精神旺盛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女节的名字如同她的精神一样坚韧,而我(作者)却没能像她那样精神旺盛地生活。
"精英攸凝,霜莫之陵":这句诗与上一句相似,只是把“结”换成了“凝”。意思是,植物顶端的嫩芽在寒冷的秋天凝聚力量,寒霜也无法对其产生侵犯。
"小字女茎,公生亭亭":女茎,是一个人的名字;亭亭,形容优雅美好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女茎的名字如同她的姿态一样优雅,而我(作者)却没能像她那样美好地生活。
"女茎曰咄,挺其自拔":曰,即说;咄,表示惊奇的语气词;挺,挺直;自拔,自我救赎。这句诗的意思是,女茎惊讶地说,她自己能挺直身体,自我救赎。
"涵濡天渥,吾不如女叶":涵濡,即滋润;天渥,指大自然的恩泽;女叶,是一个人的名字。这句诗的意思是,女叶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泽,我(作者)却无法像她那样得到滋养。
"女叶曰嗟,偃其自奢":嗟,表示叹息的语气词;偃,放倒;自奢,自以为是的骄傲。这句诗的意思是,女叶叹息地说,她放倒了自己自以为是的骄傲。
"渐寖天和,吾不如女华":渐寖,逐渐浸染;天和,自然的和谐;女华,是一个人的名字。这句诗的意思是,女华逐渐融入了自然的和谐,我(作者)却无法像她那样融入其中。
去完善
赏析
曾丰的这首《九月 其二》通过描述植物在寒冷环境下的顽强生存,以此赞美女性的坚韧与独立。首句“精英攸结,霜莫之折”意为在寒冷的九月,精英们聚集在一起,不畏严寒,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接下来的两句“小字女节,公生烈烈”和“小字女茎,公生亭亭”分别表达了对女性品质的赞美。诗人以“女节”、“女茎”象征女性,她们犹如寒冬中的植物一样,即便面临困境也能屹立不倒,体现了她们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诗人用“女茎曰咄,挺其自拔”来表达女性自我救赎的力量,即使遭受困难,她们也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站立起来。而“涵濡天渥,吾不如女叶”则强调了女性受到上天的庇护,她们的品质甚至超过了男人们。最后两句“女叶曰嗟,偃其自奢。渐寖天和,吾不如女华”则是赞美女性在顺境中依旧保持谦逊的态度,她们的美德让诗人自叹弗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植物的描绘,传达了女性坚韧、独立的品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女性精神的尊重与敬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 其二》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的秋天。在这段时间里,曾丰正在湖南辰州(今湖南怀化一带)担任知府,负责地方政务。
在诗人的笔下,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的稻谷金黄一片,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在这丰收的景象中,而是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以及人生中的一些遗憾和无奈。
在这一时期,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曾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官员,始终关注民生问题,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正是他在任期间对人生、世事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