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李熙载业儒未效转为五行家

标题包含
李熙载业儒未效转为五行家
典谟训诰饱蟠胸,一字于君未有功。 参到五行刘子政,转为三命李虚中。 牛毛有底事非左,蜗角孰何人不东。 肯自戚施相从臾,片言可送半生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有着丰富的古代经典知识,但直到现在,这些知识还没有真正为您效过力。我就像是五行八卦的专家刘子政,也是能够转运助人的先知李虚中。我有着数不尽的知识和智慧,但却无法使您摆脱困境。请允许我略尽绵薄之力,用我的智慧帮助您摆脱生活的困境。
去完善
释义
1. 典谟训诰:指古代典籍和文献中的教训与告诫。这里是指李熙载在学习过程中广泛涉猎各类知识。 2. 一字于君未有功:指李熙载尚未能在政治上有显著贡献。 3. 参到五行:参,参考、研究;五行,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里指李熙载开始研究五行的学问。 4. 刘子政:即汉代学者刘向,他是五行的研究者之一。 5. 三命:古代的占卜之术,主要指的是通过人的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 6. 李虚中:唐朝人,著名的命理学家,他的命理学理论被后世尊为“三命学”的始祖。 7. 牛毛有底事非左:指具体事情难以判断对错。 8. 蜗角孰何人不东:意指无论是什么人,谁都无法避免人生的困厄。 9. 肯自戚施相从臾:戚施,指谦卑恭顺的人;从臾,诱导、劝导。 10. 片言可送半生穷:指只要说出一句正确的话就能改变半生的困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作品,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学术上的转变和坚持。全诗以典谟训诰开篇,反映出诗人对于儒家经典的深入了解,但无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使他对五行家的学问产生兴趣。接下来通过刘子政、李虚中的典故,表明了诗人从儒学转向五行家,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转而探索更深入的知识领域。诗中还讽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被人们竞相追逐的现象,揭示了世俗的愚昧。最后表达了诗人不愿随声附和的心态,宁愿依靠自己的才华去摆脱困境。整首诗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追求的执着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熙载业儒未效转为五行家》是南宋时期诗人曾丰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也就是南宋孝宗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曾丰正值中年,他早年科考失利,后来因才学出众被推荐到太学读书。然而,尽管曾丰才华横溢,却因官场腐败和权谋斗争而未能实现政治抱负,最终只能成为一名地方官员。因此,在这首诗中,曾丰以李熙载的遭遇为例,表达了文人墨客在现实社会中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感慨。 在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如曾丰一样,虽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他们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如李熙载般成为五行家,以求在这乱世之中立足生存。这也是曾丰在此诗中表达出的深刻主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