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垂丝海棠

标题包含
垂丝海棠
春风场里一婵娟,情性脂韦气力绵。 外不自持如醉者,中无他歉若羞然。 避风皇后身倾靡,承露仙人手覆悬。 正恐梅知固相聘,含香自嗅不容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春天的舞台上,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性情温和,气质优雅。她的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坚强无畏。她是避风皇后般的存在,让人感受到她的倾国倾城;她是承露仙子般的手掌,给人以无尽的关爱与支持。她的美,就像梅花一样,独具魅力,引人注目。她身上的香气,自然而然地吸引着众人,令人陶醉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婵娟:形容姿态美好,这里指垂丝海棠花。 2. 脂韦:即脂尾,是一种柔美的动物,这里借以描绘垂丝海棠花的柔美之态。 3. 情性:性情,情感与性格。 4. 气力绵:形容垂丝海棠花的柔弱之美。 5. 中无他歉若羞然:“中”指的是内心世界,“歉”意为缺点,“羞然”表示羞涩之意,整句意思是垂丝海棠花内心并无其他缺点,展现出一种羞涩的姿态。 6. 避风皇后身倾靡:“避风”原指防止风暴侵袭的建筑设施,这里取其隐含的防止风雨侵扰的意思。“皇后”指垂丝海棠花,“倾靡”形容倾斜的样子,这句是说垂丝海棠花会在风雨来临时低垂其叶以免被风雨吹打。 7. 承露仙人手覆悬:“承露”指的是承接露水,“仙人”也是垂丝海棠花的别称,“覆悬”是悬挂覆盖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垂丝海棠花在清晨时双手承露的形象。 8. 正恐梅知固相聘:这句是说垂丝海棠花恐怕知道梅花已经盛开,所以它把自己隐藏起来,不与梅花争艳。 9. 含香自嗅不容传:垂丝海棠花的香气浓烈但并不张扬,只有自己才能闻到这种香气,不会传到其他事物上。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垂丝海棠的古诗。诗人以春风雨露为背景,将垂丝海棠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先,诗人用“春风场里一婵娟”来描述垂丝海棠在春风中的姿态,形象地展现出其婀娜多姿、娇柔美丽的特点。接着,通过“情性脂韦气力绵”来形容海棠花的性情和气质,传递出海棠花柔弱而又坚韧的品质。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描绘垂丝海棠的特点。“外不自持如醉者”描述了海棠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一个喝醉酒的美人,无法自我控制;“中无他歉若羞然”则表达了海棠花虽美丽却毫无傲气,反而有一种谦逊内敛的气质。此外,诗人还通过“避风皇后身倾靡”和“承露仙人手覆悬”来展现海棠花的美丽动人之处,以及她迎风招展、雨露滋润时的风采。 最后两句诗,“正恐梅知固相聘,含香自嗅不容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垂丝海棠一定的主动性。这里意味着,也许正是因为梅花的香味过于浓郁,使得垂丝海棠虽然自带芬芳却无法被轻易察觉。整首诗通过对垂丝海棠多角度、多侧面的描绘,展现出其美而不骄、柔而不弱的品质,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垂丝海棠》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曾丰作为一位文人和官员,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但在这个时代,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而南宋朝廷内部又存在着严重的政治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丰作为一名文人,虽然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却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在《垂丝海棠》这首诗中,曾丰以海棠花为象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海棠花美丽而脆弱,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苦难。曾丰通过赞美海棠花的美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通过描绘海棠花的脆弱,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垂丝海棠》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曾丰在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在这个时代的无奈和悲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