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跋圆觉经

标题包含
跋圆觉经
大虚圆满,妙觉混融。 如春化物,和而不同,力不在东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祖钦,俗姓李,字子钦,号梦庵,又号幻堂。南宋时期禅宗僧人,曹洞宗传人。 释祖钦出生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自幼出家为僧,后拜在曹洞宗高僧虚谷禅师门下,成为其弟子。他勤奋好学,悟性极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意是:虚空与万物浑然一体,智慧与万物和谐共处。就像春天化育万物,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力量并不在于春风本身。
去完善
释义
1. 大虚:天空; 2. 圆觉:佛教名词,指对事物的本质及现象的完全领悟;3. 混融:混合融合;4. 春化物:春天生长的事物;5. 和:和谐;6.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7. 不同:不相同;8. 力:功力;9. 东风:春风。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大虚圆满,妙觉混融"开篇,描绘出一幅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景象。其中,"大虚"代表宇宙虚空,"圆满"意指完美的境界;"妙觉"则意味着悟道者达到的玄妙境地,"混融"则表示各种元素交融在一起。这样的意境让人想起道家哲学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接下来,诗人用"如春化物,和而不同,力不在东风"来形容这一情景。"如春化物"比喻大自然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过程,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而不同"则体现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它们各有特色却又能共处一片天地;"力不在东风"表明推动这一切的动力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圆觉经》是南宋末年诗僧释祖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60年左右,也就是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在这个时期,蒙古铁骑正在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释祖钦,字雪涧,生卒年不详,浙江杭州人。他出家为僧后,潜研佛典,诗艺出众,为诗友所推重。他在世时,正值南宋末年,蒙古入侵,国家民族危机四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许多诗篇,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跋圆觉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生死、轮回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圆觉经的研读,悟出了“尘缘空劫外,应尽未生前”的道理,即人世间的纷扰不过是空幻的劫数,人们应该了悟自性,超越生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