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隆中村

标题包含
过隆中村
当日隆中事,它时渭上悲。 出头知几度,弹指不多时。 有客吟梁甫,何人表出师。 姓庞名蕴者,应笑卧龙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当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段时间,这里指诸葛亮躬耕陇亩的时候。 2. 隆中:位于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境内的隆中风景区,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居。 3. 它时:其他时候,将来的时候。 4. 渭上:指渭水边,这里是借指诸葛亮北伐的地方。 5. 出头:比喻由隐而显,担任要职。 6. 弹指:表示时间短暂。 7. 有客:此处的“有客”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叫做王粲的人,他曾经在此地吟唱过一首名为《梁甫吟》的诗歌。 8. 何人:谁。 9. 出师:指出征伐敌。 10. 姓庞名蕴者:庞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贤士,他和诸葛亮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才能。 11. 应笑卧龙儿:意思是庞蕴若是知道诸葛亮的故事,应该会嘲笑他过于执着于功名,未能像自己一样做到无欲无求。
去完善
赏析
《过隆中村》是南宋诗人王质所作的一首诗,全诗情感深沉、意味深长,描绘了隆中村的景物,并借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首联“当日隆中事,它时渭上悲”,以诸葛亮当年在隆中的故事起笔,用以引发诗人对于诸葛亮北伐失败后在渭水河畔伤感的想象。同时,也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历史的追思之中。 颔联“出头知几度,弹指不多时”,表达了世事的无常,人生短暂,头出头没,弹指之间便已消逝。这里也暗含了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的赞美。 颈联“有客吟梁甫,何人表出师”,指诗人自己如同古时的访客一样来到此地,抒发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感叹如今已经无人像诸葛亮那样能担当国家重任。 尾联“姓庞名蕴者,应笑卧龙儿”,则以庞蕴作对比,卧龙是诸葛亮的别号,暗示作者认为庞蕴会嘲笑诸葛亮未能成功实现统一事业。这与前面的感慨相呼应,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隆中村》是南宋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隆中村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哲思。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来推测。王质生活在南宋中晚期,这是一个政权腐败、外患频仍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用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忧虑。 接下来,我们来看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王质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担任过朝廷的官员。然而,在王质成长的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使得王质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曾尝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在屡次失败后,他选择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最后,我们来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不断侵扰,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这个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国家的现状,寻求救国之道。王质作为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的诗作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