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峡石老人
白沙渡口见须眉,袖角槎牙出好诗。
愿得扬舲秋水去,共看明月堕琉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白色的沙滩渡口,我见到了他的胡须和眉毛;从那皱巴巴的衣袖中,他写出了优美的诗句。但愿能和他一起乘坐小船离开这美丽的秋色;共同欣赏那坠落在玻璃般月光下的明月。
去完善
释义
1. 白沙:地名,位于湖南省西部与贵州省交界处。
2. 渡口:指河流两岸之间供行人或车辆通过的地点。
3. 须眉:本指胡须和眉毛,此处借指老年男性。
4. 袖角:袖子的一角,这里代指诗人。
5. 槎牙:形容树木枝杈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诗歌的笔触独特。
6. 扬舲:驾驶船只。
7. 秋水:秋天的江水,此处用来描绘清澈的江面。
8. 明月堕琉璃:明亮的月光洒在琉璃般光滑的物体上,此处形容明月的光辉。
去完善
赏析
王质在《寄峡石老人》中用诗意描绘了一幅画面:白沙渡口的对岸,一位长者正翘首以待,他的眉目清晰可辨,随风翻飞的衣袖透露出几分潇洒风度。这位老人能写出让诗人感动的好诗。诗人在诗中热切地期望自己能划船渡过秋水,与这位学者一起欣赏那如同琉璃般美丽的月亮。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古人求贤若渴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峡石老人》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代表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即宋孝宗赵昚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关系,国内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形成了繁荣的“文艺中兴”局面。
王质出生于浙江衢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失利,未能跻身官场。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文学创作,以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创作《寄峡石老人》时,王质已步入中年,他远离家乡,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关注着国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期待有朝一日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寄峡石老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这首诗中,王质以峡石老人的形象自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彼此人生经历的感同身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