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香及香炉
竹䶉食叶,切勿食根。
尔首衔蝉,我心骐驎。
在我窝兮不可嫚,枫樟为谋石为炭,卯钟午鱼可以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食叶,勿碰根部。
蜻蜓立头,麒麟在心。
我的家不容侵犯,枫树樟树作为伙伴,石头则是燃料。清晨的钟声和中午的鱼可以交换。
去完善
释义
1. "栗里":这里指栗里坞,位于浙江省青田县,是诗人王质的隐居地。
2. "华阳窝":指华阳县的一处居所,也是诗人的隐居地。
3. "竹䶉食叶,切勿食根":这里的“竹䶉”是指一种竹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让这种竹子吃光了叶子,也不要吃掉它的根部。这里可能寓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4. "尔首衔蝉":这句是比喻,意思是你们就像是口衔知了的小鸟,表达对生活恬淡的向往。
5. "我心骐驎":这句话是说诗人自己像骐麟一样高大威武。
6. "在我窝兮不可嫚":这句的意思是你们在我家里要规矩点,不要无礼。
7. "枫樟为谋石为炭":这句话是用枫树、樟树和石头来制作烧火的材料。
8. "卯钟午鱼可以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早晨用钟声,中午可以用鱼来交换。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单和快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栗里华阳窝辞”,表达了诗人王质在栗里华阳窝的隐居生活。诗中的意境深幽,寓意丰富,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心境。
首先,诗人以竹䶉为例,告诉读者要珍惜事物,不要破坏事物的根基。这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勿犯农耕”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接着,诗人以“尔首衔蝉,我心骐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里的“骐驎”是指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幸福。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执着。
然后,诗人强调在自己的窝里不能放肆无礼,要尊重自然和环境。他以枫樟为谋,石为炭,卯钟午鱼可以换,形象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达出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王质在栗里华阳窝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年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诗人王质写下了《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香及香炉》这一诗篇。此间,正值靖康之役后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北宋覆灭,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虽取得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成就,但国势衰弱,外患严重。
王质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动荡的时局之中。早年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师从胡宪、杨时学道。其时北方沦陷,他南渡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期间曾历任新淦县丞、汉阳军事推官等职,因时政腐败而弃职归隐山林。后又因爱国热情而参与抗金斗争,战败后被俘,壮志难酬。他以老庄哲学作为精神寄托,研读《道德经》等道家经典,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这首诗充分反映出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忧虑和思考。他借古喻今,通过对古代“栗里”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以“栗里香及香炉”为题,暗示了诗人渴望避世的心态,以及对政治斗争、功名利禄的厌恶。整体来说,这首诗意境深邃,语言质朴,透露出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于人生价值、国家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