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巾及冠

标题包含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巾及冠
东庄有纻,西庄有葛。 翾哉附蝉,栖我枯茁。 在我窝兮不可讥,斜日西西鸣竹丝,暗树钩冠休夜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边的村庄有麻布,西边的村庄有葛布。 它们轻盈地依附在树上,栖息在我的枯萎的植物上。 在我的窝里不要嘲笑我,夕阳西下时竹子发出声音,夜晚时分不要再归去黑暗的树林。
去完善
释义
东庄:指代东边的村庄。 西庄:指代西边的村庄。 纻:即麻,一种农作物。 葛:指葛藤,一种植物。 翾:飞翔的样子。 附蝉:指蝉翼。这里用来形容庄子里的动植物。 枯茁:枯枝新芽。这里指作者所居住的简陋住所。 窝:作者的住处。 讥:嘲笑。 斜日:夕阳。 暗树钩冠:在黑暗的树林中寻找头冠。这里指夜色已深。 休夜归:不要在晚上归来。这里表示诗人劝自己不要出门,以免扰动大自然的宁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东庄的纻和西庄的葛,营造了一个平和宁静的生活环境。诗中的“翾哉附蝉,栖我枯茁”是诗人对自己形象的比喻,表达出诗人虽然生活清贫,但精神世界丰富,乐于享受这份宁静与恬淡。“在我窝兮不可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简朴也不觉得自卑,反而能在斜阳下的竹林中、在黑暗的树枝上找到乐趣,充分展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栗里华阳窝辞·栗里巾及冠》是南宋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年,战乱频繁,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 王质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相当曲折。他曾任吏部尚书、礼部侍郎等职,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被贬为潮州知州。在任期间,他关注民生,积极改革,受到百姓爱戴。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又被调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后又因故被罢官回乡。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质深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于是选择了隐逸生活,寄情山水,追求心灵的安宁。《栗里华阳窝辞·栗里巾及冠》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